8元买3万张人脸照片,防人脸识别滥用需“约法三章”|新京报快评( 三 )

但面对雨后春笋般乱入各种生活场景的人脸识别镜头 , 人们难免心生疑惑——人脸识别所采集的数据如何保存和不被泄露? 万一被不法分子“爬去” , 可能会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哪些危害? 如果存在滥用的风险 , 普通人有没有控制自己数据的权力?

人们的疑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脸信息的特殊性 。 一般认为 , 当人脸图片或视频用于识别个人身份时 , 就应该被视为生物识别数据或生物特征数据 , 一旦泄露就难免滥用 。

人们既无法事先预见其可能的有害用途 , 受到侵害后也难以追溯相关责任和寻求补偿 。 如果缺乏相应强有力的具体规范 , 这些问题就谈不上正视和解决 。

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中 , 为了鼓励创新 , 相关政策对新兴技术发展多采取包容审慎的策略 。 这一实践智慧极大地推动了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应用领域的创新 , 人脸识别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发展态势亦源于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