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成为“恶性土壤”?伯纳斯-李的担忧多余了( 七 )

许多人在网络中分享自己擅长领域的经验 , 降低了学习成本 , 我们在网上可以找到运动、烹饪、绘画等各类教程 , 不少都是免费的 , 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 , 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社交方面 , 互联网打破了交友的地域限制 , 一定程度上消融了地域间的隔阂 。 选择多了 , 视野开阔了 , 交到挚友和找到伴侣的机会也增加了 。 即时聊天工具的发展也让交友的方式多样化 , 图片、语音、视频都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 。

现在互联网早已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当中 。 出门可以不带钱 , 但不能没有手机 , 吃饭、住宿、购物、出行、娱乐...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解决 , 不仅最大程度上提供了便利 , 还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

总的来看 , 互联网是起到了正面作用的 。 “经济学之父”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提出过一种观点 , 可以用来佐证 。 大意是说一个人会用可以用到的资本“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 ,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并无增进公共福利的主观意愿 , 只为追求个人的利益 。 但当他们这样做时 , 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去达成另一个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