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应用白皮书》( 五 )

尽管我国云计算产业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地位至关重要 , 但由于该产业多数核心技术并未掌握在中国公司手中 , 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 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可能出现受制于人的情况 。 因此 , 从国家安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 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研发成为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 目前 , 我国行业用户已经充分意识到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性 , 根据工信部以及其他市场研究机构关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调研显示 , 我国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不仅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看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实施路径 , 而且 , 超过85%的被访者认为云计算产业中的芯片、IT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更是保障云计算产业发展、助力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之一 。

中国云计算产业链基本情况按照产业结构来看 , 云计算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核心硬件(芯片:CPU、闪存 , 由于芯片——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芯片等) , 是云计算上游产业链最核心的部分;中游IT基础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下游云生态(基础平台、云原生应用等) 。

芯片产业一直是中国科技产业尤其是ICT产业的软肋 , 长期受制于人 。 在云计算领域 , 芯片产业仍是重中之重 , 处于云计算产业的上游位置 。 芯片的自主可控能力直接影响着云计算产业的自主可控水平 , 而囿于我国芯片产业整体发展较为薄弱的境况 , 我国云计算产业上游芯片的自主研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 , 在我国云计算市场中 , 主要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中 , 绝大多数设备的芯片来自于国外企业 。 此外 , 绝大多数闪存、内存芯片也来自于美国和日韩企业 。 随着全球电子制造业的转移以及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 , 也成为增长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 。 同时 , 由于国际竞争局势日趋复杂 , 贸易摩擦加剧 , 发达国家已经将禁止芯片技术和产品出口作为遏制竞争对手发展的重要工具 。 例如2018年 , 美国多次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禁售芯片 , 对企业经营及社会舆论等均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 因此 , 无论从积极应对新技术竞争 , 还是从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 , 中国云计算芯片产业势必要加大研发力度 , 力争核心芯片不出现受制于人的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