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与明朝,功与过的对比?( 三 )

第三 , 明中后期的士大夫确实表现得很活跃 , 清朝则很低调 , 同时于考据学 , 这个和文字狱确实有一点关系 , 但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士大夫阶层自身的自我反省 。 在清军入关后士大夫们一致在反思事何以至此 ,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 “王学末流 , 游学无垠 , 浮说无本” , 只知空谈不知实干 , 才会导致把政权搞垮 。 几乎所有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士大夫们都有这种感触 , 因此他们集体性地排斥明代那样“高谈阔论”的行径 。

第四 , 明代思想界活跃 , 是否意味着明代思想政策也是开放的?在洪武年间明代就有遏制民间书院的政策 , 洪武到宣德六十年间书院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 即便是明中叶书院兴起后 , 明代仍然有多次大毁天下书院的行动 。 魏忠贤毁书院还称得上是同东林党的政治斗争 , 张居正毁书院的动机就纯粹是针对王阳明学派的学术专制了 。 相比之下 , 清代没有一次对书院系统展开过清洗 。

思想领域之后是政治领域 。 清代的皇权要强势于明代的皇权 ,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 但是 , 对一个政府形式进行评判并不能以“分权”与否、“民主”与否作为判定标准 。 中国古代最分权、最“民主”的莫过于唐初的三省制 , 但唐代中叶就被转变成了政事堂 , 之后宋明清三代皇权不断加强 , 这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