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互联网“新风口”,如何找到最适合的那一款?( 三 )

对此类企业而言 , 此轮“竞赛”中面临的挑战 , 首先是数字化人才相对缺乏 , 尤其是缺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人才储备; 其次是部分企业的中层和基层员工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仍需要提升; 最后是生态基本上集中在自己的供应链上 , 未实现外延 。

第二类是较为“纯粹”的应用厂商和云计算供应商 。 这一类企业具有非常明显的数字化特征 , 而且在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对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 , 执行力和效率也更高 。

相对第一类企业而言 , 第二类企业缺乏工业制造“基因” , 因此对生产的场景和流程理解相对困难 , 对工业企业的真实需求的把握过程较长 。 此外 , 由于缺乏理想的测试环境(没有厂房) , 可能较难及时打理和测试自己的产品 。

第三类企业 , 则是既懂工业制造 , 也懂数字化技术; 既有生产环境 , 也有测试平台……这一类企业数量稀少 , 但也并非解锁工业互联网的“万能钥匙” 。 尤其工业细分行业多 , 不同细分行业流程、工艺、痛点各异 , 在将人工智能、IoT、5G等新技术落地的过程中 , 与行业Know-How的结合无法简单复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