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谢宏:科技元素融入了人民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十 )

首部互联网司法白皮书发布 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 , 1.94亿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

科技日报记者 谢宏 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乌镇12月4日电 (谢宏)国家宪法日之际 , 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 , 这是中国法院发布的首部互联网司法白皮书 , 也是世界范围内首部介绍互联网时代司法创新发展的白皮书 。

白皮书为中英文双语版 , 中文全文约1.6万字 , 从5个方面充分展示中国法院互联网司法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

白皮书表明 , 互联网法院依托电子诉讼平台、有效实现起诉、调解、立案、举证、质证、庭审、宣判、送达、执行等诉讼环节全流程在线完成 , 大多数案件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诉讼 , 实现诉讼流程从“线下”到“线上”转变 。 截至2019年10月31日 , 移动微法院实名注册用户达116万人 , 注册律师7.32万人 , 在线开展诉讼活动达314万件 。

各地法院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科技 , 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司法中的深度应用 。 在区块链领域 , 最高人民法院已建设“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 , 完成超过1.94亿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 , 利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防篡改的特点 , 有效保障证据的真实性 , 极大减轻法官认定证据的难度 。 在大数据领域 , 最高人民法院建设了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 , 可以实时汇集全国3507个法院的审判执行、人事政务、研究信息等数据 , 2019年10月31日 , 已汇集全国法院1.925亿案件数据 , 目前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审判信息资源库 。 在人工智能领域 , 各地法院积极开发了各类智能化审判辅助系统 , 不同程度实现案件繁简甄别分流、案件智能画像、庭审自动巡查、法条及类案精准推送、自动生成文书、文书瑕疵自动纠错、裁判风险偏离度预警等功能 , 成为法官办案和群众诉讼的有力辅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