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巨额大单捅破行业天花板!万亿级市场迎来重构,腾讯、阿里、华为都来了
----微软巨额大单捅破行业天花板!万亿级市场迎来重构 , 腾讯、阿里、华为都来了//---- http://
10月份微软拿下了五角大楼100亿美元的云计算大单 , 这种史无前例的大单让中国To B行业从业者看到努力方向 , 也看到挑战 。
东华软件云与智慧城市董事长兼CEO郭浩哲看到 , 在中国To B市场 , 订单金额正不断突破天花板 , 与此同时 , 行业生态正在重构 , 点对点的竞争将变化为生态与生态的竞争 。 就像美国市场一样 , 也会出现行业生态联合拿订单的做法 , 无法融入生态就将掉队 。 “突破”天花板 微软拿下美国国防部大单 , 背后有很多供应商 , 微软是带头大哥 , 在其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 很多跟随着完成各种需求 , 就像一个联合舰队 。 在2020财年的第一季度 , 微软公布了Azure收入增速 , 收入同比增长59% , 上一季度增幅为64% , 微软现在的目标是通过稳定的大额交易来提高Azure的利润率 。 美国云计算产业已经发展多时 , 还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 作为一个成熟经济体 , 这种增速很罕见 。 在国内 , 云计算业务增速也很快 , 阿里云和腾讯云经常实现翻倍增速 , 今年第三季度腾讯云业务收入增长8成 , 在行业中领先 , 云业务的生态合作伙伴也基本上维持类似或更高增速 。 增速如此之快 , 跟订单金额变大有很大关系 。 “我们发现一个很好的现象 , 就是这个行业的天花板被彻底突破了” 。 郭浩哲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 东华软件和腾讯联合中标的成都的天府绿道订单额8.7亿元 , 联合承建的长沙市WeCity超级大脑5.2亿元 , 深度参与的数字广东中标广东省的10亿元订单 。 以前很多公司给政府做产品 , 一个城市有三百万人 , 运营一年半都只有几万、十万人、二十万用户使用 , 政府认为这是个定制化产品 , 只要把需求体现出来就是为民服务 。 广东省数字政务建设与“粤省事”与往不同 , 政府通过体制改革与To B企业能力结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老百姓的链接 。 现在 , 数字广东“粤省事”累计实名用户量已经突破2000万 , 帮用户办了超过3.4亿件事 。 政府通过体制改革与To B企业能力结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老百姓的链接 。 政府原来只愿意给企业一百万元做一个APP城市入口 , 但当企业可以解决问题时 , 政府愿意花数十倍价格来提高民众幸福感 。 郭浩哲认为 , 现在是一个需求穿透的过程 , 服务能力决定订单金额 。 同样的产品 , 有了To C能力就完全不同 , 政府有巨大民生收益才会进行投资 , 行业、社会同时受益 。 “这些项目在做方案之前就能预测达到何种效果 , 原来只能靠讲PPT讲概念预期的方式被替代了 。 ” To B行业过去是基于客户的需求做定制 , 标准组件在整个定单当中金额占据较小 , 这个商业模型被用户个性需求牵着走 , To B精力都在满足各种需求上 , 金额也不大 , 原来行业内1亿元的订单都很罕见 。 选择 除了金额突破天花板 , To B行业发生的另外一个变化 , 是生态化 。 郭浩哲预测 , To B行业明年前一定有更大变化 , 从技术构建到技术方案再到销售 , 已和以前完全不同 。 企业都要在生态当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 扮演好这个角色 , 要结合自身能力尽快做技术融合 。 “中国的IT行业从今年开始就从点与点的竞争 , 过渡到了生态与生态的竞争 , 将来不会再有点与点的问题 , 将会产生好几个大的生态 , 这些生态能力形成矩阵 。 ” 郭浩哲表示 , 还是有很多企业不能适应这个变化 , 他劝过一些朋友尽快转型、改变、尽快适应新技术 。 “有个朋友去年盈利还有4000万元今年亏损3000万元 。 这个朋友很不理解 , 以前好好的客户突然订单就减少了 。 ” 很难统计有多少To B企业和从业者 , 这个行业非常分散 , 每个县城都有几家 , 这些小集成商不可能拥有服务十多亿人的底层技术能力 , 腾讯等大公司将这种技术开放起来 , 再和其他公司相结合 , 就可以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 。 “企业最终也是要服务与他们的用户 , B和C的企业最终服务的都是人 。 换个角度说 , 那些已经在美团、滴滴、京东上已经体验过极致效率的用户 , 在其他的领域也希望能获取同样的服务效率 , 会不断提出更高要求 。 ” 所以 , B端企业希望借力C端互联网平台做互联网化转型 , 以更好的做自己的To C业务 , To C互联网平台恰好知道怎么做C端 , 知道怎么嫁接资源 , 而大多数To B企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与资源 。 腾讯这样的平台做成生态之后 , 又有了更强的能力 。 生态重构之后 , 新生态在服务能力上提升太多 , 非生态企业在新竞争格局中面临的对手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 “这个时候不去做技术融合 , 只宣扬自己过往能力 , 就是迂腐” , 郭浩哲认为 , 生态选择不仅可以和阿里、腾讯融合 , 根据自身能力还有更多生态可以选择 。 在中国市场 , 除了阿里云和腾讯云 , 还有百度云、金山云、华为云等 , 以及亚马逊和微软等国际巨头 。 B端 2016年一次晚宴上 , GE(通用电气)中国公司CEO段小缨对IDG资本创始人熊晓鸽提了一个问题 , 中国为何没出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大公司 , 尤其是提供软件服务的大公司? 这是因为To B行业赚钱不容易 , 帮助其他企业进行完善信息化管理 , 需要很长的商讨过程 , 需要满足客户的功能较多 , 交付期也比较长 , 很难实现规模效应 , 有多大规模就需要多少工作人员做支撑 , 在To C市场上 , 一个产品能满足单点需求就可以快速获取大量客户 。 中国和美国市场很不相同 , 美国B端和C端市场定位分明 , 各自有三到四家很大的公司 , C端发展的时候B端也同时发展起来 , 中国是C端已有万亿市值公司 , B端还没有发展起来 , 这就使得C端公司一定会进入B端 。 道一云创始人陈侦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 , 未来20年C端市场人口红利已经没有多少 , 大方向肯定是往会向B端迁移 。 但和美国不同的是 , 在中国将产生的B端大公司 , 是从C端迁移过来 。 腾讯云战略投资总经理庄文磊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 美国B端服务繁荣 , 而中国现在的状态很不合理 , 主要原因是国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人力成本红利 , 企业对信息化、数字化没有迫切感 , 另外一个原因是多年经济高速发展下 , 大部分企业只抢占市场增量 , 对精细化运营则重视不够 。 而现在GDP增速放缓 , 人力成本增加 , To B产业机会已经来临 。 去年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在内部分析 , 媒体给出标题是“为什么中国做To B企业的活得那么惨” , 认为To B不景气 , 是因为国内企业以前太好经营 , 日子太好过 , 海外To B行业发展较好是因为海外公司瓶颈来的比较早 , 要想尽办法提高内部效率、降低成本、创新服务 。 他认为 , 中国政府要做供给侧改革 , 也是为了从企业这一端降本增效 , 这其实正是To B市场要做的事情 。 王兴说To B惨 , 恰恰是为了进入B端市场 , 在餐饮行业美团发现成本和效率还有25%的改善空间 , 去年美团架构调整为两大平台、两大事业群、以及两大事业部 , 就是要从C端转向B端 。 去年和前年 , 腾讯、阿里和百度都重组了内部架构 , 为To B扫清道路 。 华为在12月份还成立一家云子公司 , 也是为了更好进军To B市场 。 美国To B产业有很多大公司 , 据统计市值已经上万亿美元 。 业内普遍预计中国To B市场有万亿元规模 。 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刚刚跨过千亿元规模 , 市场渗透率还只有5%~7% 。 从C端出发去牵引 , 就是腾讯的C2B战略 。 腾讯最大的资源是建立用户连接层面 。 但通过小程序、APP和用户互动远远不够 , 传统企业如果想真正改造成互联网公司 , 需要从内部组织架构到运作方式 , 都进行变革 , 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 想打开ToB市场 , 用户端口是重要抓手 。 在这一点上 , 腾讯有国民级应用微信和QQ , 阿里在钉钉上的布局很成功 , 钉钉也因此被编入了阿里云业务 。 腾讯这类公司怎么把能力释放到B端 , 牵涉到传统企业怎么转型 。 分工 要想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 , 需要了解一些基础概念 , IaaS PaaS和SaaS是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 。 IaaS 基础设施服务 , 这是最基础的部分 , 包括处理CPU、内存、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 , 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 , 这是腾讯、阿里等平台型公司提供的部分 , 第二层是PaaS , 指的是支撑应用程序运行的开发环境、工具和功能组件 , 越来越多的公有云服务商将触角伸入这一领域 , 为开发者提供“半成品”式服务 , SaaS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 , 普通用户接触到的互联网服务 , 几乎都是SaaS 。 最基础的IaaS层 , 是巨头的战场 , 这就是传统意义上所谓云业务 , 但后来发现光做IaaS业务 , 很难完全满足客户需求 , 所以要做后面两个形态 , PaaS接近基础层 , 巨头也有涉足 , 但是SaaS领域 , 因为客户需求五花八门 , 需要依靠生态才能运行 , 基本上要联合市场上已有的企业服务 。 关于这一点 , 阿里和腾讯都各自解释过他们的打法 。 和腾讯相似 , 在生态系统内的合作 , 阿里云也有一个业务界限 , 阿里云有三个坚持: 一是IaaS全做 , 二是PaaS做一部分 , 三是不做业务型的SaaS 。 腾讯云战略投资总经理庄文磊表示 , 腾讯适合做的业务是高资本投入的通用型服务 , 是一种底层基础能力 , 但要更好地服务客户 , 腾讯需要合作伙伴针对客户场景需求进行定制化落地 , 一个是初期利薄但高经营杠杆的生意 , 追求的是在规模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边际收益 , 一个则是打造精品的垂直路线 。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 道一云创始人陈侦认为 , 人均产值50万甚至100万元以下的业务 , 阿里、腾讯这些公司不适合做 。 但是在To B产业中 , 需要大量这种人均产值在50万左右的产品 , 腾讯阿里华为没有办法把人员从5万人变成50万人 , 他们需要合作伙伴补齐这个能力 。 实际上 , 云业务的三个服务模式中 , 越是底层越容易规模化 , 只有规模化才能实现边际效益更高 。 巨头想做规模化的生意 , 但底层只是入口 , 最终还是需要服务于终端的用户 , 想拿到这些To B订单 , 需要后面两个业态做支撑 , 双方是利益捆绑 , 是各取所需 。 这就会产生新的业态 , 形成更好的效应 。 构建链接 阿里和腾讯为了快速发展 , 也都在积极争取合作伙伴 。 去年930架构升级后 , 腾讯成立了云启产业生态平台 , 通过投资、孵化、培训、服务 , 连接腾讯内部的资金、资源与外部的合作伙伴 。 一年多来投资累计超过40家公司 , 加上产业加速器 , 链接200余加生态伙伴 , 这些成员总体估值已经超过2000亿 。 在2019腾讯云启产业生态年会上 ,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表示 , 腾讯目前已经有超过7000家合作伙伴 , 在19个行业引入超过100个联合解决方案 。 去年阿里云在生态峰会现场宣布有合作伙伴8000家 , 重点扶持100家合作伙伴 , 帮助30家上市 。 这些合作伙伴中出现了汉得信息、神州数码等上市公司身影 。 阿里之前已入股恒生电子、石基信息等系统集成类公司 。 庄文磊解释 , 腾讯在产业生态领域的方法论可以概括为一体两面: 一方面 , 以战略布局为导向 , 对重要的行业和业务板块进行自上而下的战略性卡位 , 加速双方的业务合作 。 另一方面 , 通过“加速器+资本”的双重方式 , 对合作伙伴进行全方位扶持 , 促成合作伙伴和腾讯形成更多联动 。 为了更好地连接合作伙伴 , 在原有的AI加速器上 , 今年腾讯产业加速器还推出了SaaS加速器以及聚焦行业生态的WeCity加速器 。 今年报名这三个加速器的项目有数千人 , 录取率在2%左右 。 这是腾讯产业互联网生态运营桥头堡 。 庄文磊表示 , 这些学员选拔过程非常严苛 , 外部投资人提供行业经验和认知 , 内部业务专家在协同性层面判断 , 选出的合作伙伴要彼此认同 , 还要有一定的卡位价值 。 进入的学员可以参与培训、参观、走访活动 , 同腾讯自身业务联动 , 如果在协同层面和腾讯发生化学反应 , 将会在在合适时机进行资本加持 。 为了更好的捆绑双方 , 利益更加一致 , 入股成了最重要的手段 。 郭浩哲认为 , 这种生态联动的方式可以建立更深入关系 , “像下聘礼一样 , 符合中国国情文化方式 , 容易被接受” 。 和阿里云一样 , 腾讯云版块也入股了不少上市公司 , 包括东华软件、长亮科技、常山北明等 。推荐阅读
- 微软|微软Xbox 20周岁了,但这些密辛你未必知道
- 微软|热血传奇:54级巨战《恩比德》,5万的裁决用来挂机好吗?
- 微软|【多图杀猫?】IGN满分大作《极限竞速:地平线 5》今日正式发布
- 庄周|存13888别乱用,保人超庄周孙膑,自带巨额护盾,辅助上分必备!
- Xbox|微软上季度游戏收入增长5亿美元,Xbox销售收入飙升166
- Xbox|曝微软正制作“少林”游戏 由《热血无赖》开发者与Xbox合作开发
- 太空狼人杀|《太空狼人杀》将登陆索尼和微软的游戏平台,基础售价29.99美元
- playstation5|微软XGP游戏库10月下旬追加游戏公布,PS5国行光驱今日行情4589元
- 微软|微软XGP近期加入众多好游戏,大家不容错过
- 微软|索尼PS5、微软XSX、任天堂switch对比:差距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