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2020:免费越来越少,羊毛越来越难薅( 六 )

\n

市场推广早期 , 1元骑1月 , 共享单车们靠免费吸引海量用户(OFO高峰时号称超过2亿用户) , 一旦恢复正常收费1元1次 , 被免费吸引的用户就会流失 , 对平台不再有任何价值 , 前期的巨额补贴全部打水漂 。 结果是 , 共享单车们既不敢恢复正常定价 , 怕赶跑用户 , 资本又不会持续输血 , 资金链持续紧绷 , 最后陷入挪用消费者押金、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泥潭 。

\n

不过 , 一旦委身巨头(如摩拜委身美团) , 成为大生态中的引流工具 , “免费+收费”的双层结构出现了 , 共享单车也就活过来了 。

\n

基于同样的逻辑 , 支付机构既然一开始就走上烧钱拓客的路 , 后期便不得不给自己创造出一个付费市场来 , 以完成双层结构的闭环 。 巨头系支付机构 , 为生态导流 , 靠生态支撑 , 安心做着流量入口;创业系支付机构 , 做了很多创收尝试 , 效果有限 , 乱象不断 。

\n

P2P的高息定价 , 某种意义上也带有补贴意味 。 作为信息中介的P2P , 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 , 本来属于双边市场 。 但事实上的本息保障和信用中介属性 , 让出借人只为高息而来 , 双边市场的网络效应失灵——更多借款人无法吸引更多出借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