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渲染“政府背景” 华为发长文回击( 三 )

\n

《华尔街日报》还“酸酸地”指出 , 在截至2018年的5年中 , 华为获得的官方补贴是诺基亚获得的同类补贴的17倍 , 而爱立信同期获得的补贴为零 。

\n

要知道 , 这两家华为的“友商” , 一家在芬兰 , 一家在瑞典 。 这种根本不在同一维度的对比 , 意义何在?

\n

另一方面 , 报道也不忘“实诚地”提了一下华为最大的美国竞争对手思科 , 用一句话“轻描淡写”地表示 , 自2000年以来 , 思科获得了445亿美元的州和联邦补贴、贷款、担保、补贴和其他美国政府援助 。

\n

对于《华尔街日报》这篇“动机不明”的报道 , 华为具体回应如下:

\n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基于错误的信息和混乱的逻辑 , 无视华为过去30多年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和19万员工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艰苦奋斗 , 选择性地对华为的成功进行任意揣测 , 我们不得不质疑《华尔街日报》作为一家专业媒体的动机和目的 。

\n

华为是一家100%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 , 过去30多年来 , 华为每年坚持将销售收入的10%到15%投入到研发 , 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约730亿美元 。 2018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150亿美元 , 在《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 , 远远超过思科(25)、诺基亚(27)和爱立信(43)的排名 。 2009到2019年 , 华为在5G领域的研发投入超过了40亿美金 , 超过了欧美国家主要设备供应商5G研发投资的总和 。 巨额的研发投入驱动了华为的创新和发展 , 这是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