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中国芯工程”走过20年,未来10年将投资百亿推动芯片研发落地( 二 )

从几个海归年轻人的梦想到今天 , 工程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感慨万千:“集成电路芯片一般只有指甲大小 , 却是现代工业的灵魂 。 发展集成电路芯片产业需要持续性 , 要有耐心、有恒心 , 要耐得住寂寞 , 坐得住‘冷板凳’ 。 我们的SVAC标准做了10年 , 真是不容易 。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

20年来 , “星光中国芯工程”不仅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 , 而且让中国芯片第一次走出国门 , 打入国际市场 , 创造了很多第一 ——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中关村第一个以无形资产入资的公司;财政部第一个用风险投资方式注资的公司;芯片领域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邓中翰尤其强调了新型举国体制的意义 。 “20年前 , 财政部对中星微集团投资1000万元 。 这是我国国有资本进行的第一笔风险投资 , 这为后来的国家大基金投资开创了成功先例 , 也为中国科技体制创新探索出一种模式 。 ”他回忆道 。 “我们最早引入了无形资产入股 , 员工持股、融资、风险投资和上市 , 借鉴硅谷的模式 , 来创立市场为导向 , 核心基础为依托 , 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 。 坚持自主创新 , 坚持科技成果产业化道路 。 还培养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