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的最终追求,各方应审慎创新两大问题( 二 )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 , 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了 , 支付宝、微信成为了人们日常消费购物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半身\" 。 相关数据显示 , 支付市场中 , 微信与支付宝占据着全国高达90%的市场份额 。 2015年的春节 , 微信支付的10.1亿次春晚红包收发量创造了一个新的数据 , 也就此拉开了两大巨头对弈的序幕 。 从商家到用户 , 两大巨头纷纷出招 。 2018年12月 , 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设备蜻蜓一代 , 开始跑马圈地 , 打响了继聚合支付之后的又一\"战役\" , 并在2019年9月 , 推出了新一代终端蜻蜓plus一体机和蜻蜓Extension分体机 。

紧随其后 , 微信支付在2019年3月推出青蛙 , 又于8月推出青蛙pro 。 10月 , 银联宣告正式入局 , 推出刷脸支付设备\"蓝鲸\" , 并联手微信打破了终端壁垒 。 如此快速迭代的刷脸支付设备 , 除了是市场占有率的争夺 , 更是商户、数据、消费者、云市场等多维度的竞争 。 但是在竞争中 , 不管是支付平台、服务商也好 , 还是商户、消费者也还 , 或还是创业者也好 , 都应该在热潮中以下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