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防范协作孤岛化(4):目标对齐和激励( 二 )



员工|防范协作孤岛化(4):目标对齐和激励
文章插图
在没有激励,只有绩效要求的情况下,大家在设定目标时,虽然能够确保自身目标与企业或团队发展目标是对齐的,但往往会也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将关键结果指标设得更为保守,生怕自己因为没有完成目标而导致绩效结果的降级。而在正确的激励政策保障下,员工无需担心有这样的结果。因为在OKR的框架内,任何挑战自己的行为都是值得鼓励的,对于一些挑战性目标,即便只能完成其中的70%,也可以算是一种成功,也是值得鼓励的。对于能够健康完成目标,甚至完成结果还要好于既定目标的员工,那么可以将激励惠及这样的员工。

员工|防范协作孤岛化(4):目标对齐和激励
文章插图
只要激励政策足够公平,足够科学,并能够严格基于OKR的精髓来执行的话,员工就一定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挑战自己,保持一种“向好而生”的状态,同时也能进一步保障良好的协作。为什么能够进一步保障协作呢?这是因为在实际的商业环境中,很多目标是无法依靠个人的“英雄主义”所能完成的,往往需要多位员工的子目标进行对齐,这些子目标就需要良好的分工协作。在此情况下,任何一位员工“断线”,都会对目标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与最终目标完全偏离。在对齐和激励的双重作用下,类似于OKR这样的工具能够最大化促进协作。按需引入一些考评指标这里我要提一下,虽然这篇文章强调的主要是目标的对齐和激励,但对于某些类型的工作,我们也不能完全摒弃量化考核。

员工|防范协作孤岛化(4):目标对齐和激励
文章插图
我们需要在重新定义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到激励政策中,和激励融会贯通,形成合力,最终成为一套更为科学、更为完整的体系。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对于“共享服务中心”这样的团队,我们就需要采取一定的量化考核措施,使高层管理团队能够了解到这些团队的整体工作量及工作成效。而这里的量化考核指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即将工作指标列得满满当当的,让员工在完成这些指标之外,没有任何喘息的空间,这样虽然能让短期利益最大化,但一个缺乏总结和创新的团队是不能持久的。

员工|防范协作孤岛化(4):目标对齐和激励
文章插图
这时,我们就需要增加更为多元的考核指标。比如,我们可以增加对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的考核指标,确保日常的工作不是以量取胜,而是能够既保质,又保量。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同样带有激励属性的指标,比如在工作中实现了哪些创新成果,在提升工作效率上做了哪些工作,在提升沟通协作效能上做了哪些贡献等。在这一层面,考核的目的其实并不在于考核,而是在于一种引导,是一种“以评促改”,让团队成员的视野得以扩大,从而真正关注那些重要同时也更为紧急的东西,这样也能更好促进协作。

员工|防范协作孤岛化(4):目标对齐和激励
文章插图
如果将考核指标仅仅放在数量的达标上,那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时间腾出来,用在协作上,或者用在思考如何把事情干好上呢?在明天的文章中,我将关注信息化建设对于协作的好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