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懂人话”的客服,消费者怨声载道,企业为啥却爱得不行?( 二 )
为什么商家会如此青睐智能客服呢?
对于商家而言,智能客服24小时在线,不仅很大程度上减省了人工成本,也提升了企业的营运效率。人工客服无论是雇佣店内员工还是兼职,都存在较高的用人成本,而很多顾客的问题重复率高,这也使得很多店铺选择机器人“看店”。
有互联网企业的项目负责人介绍说,2021年上半年,智能客服每日接待用户量超过百万。
文章插图
据了解,智能客服的商业模式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智能客服企业通过云端给用户开设智能客服账号(SaaS),定制化程度不高,“开箱即用”,1个账号一年收费在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这类服务中小企业采购较多。
另一种是定制化模式,智能客服企业可以根据服务购买者的业务需求进行灵活开发,更精准、个性化地解决问题,服务价格在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之间。这类服务主要面向一些大型企业。
智能客服技术还需升级
想让智能客服更“懂”人类的表达,并做出准确回复,需要更好的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理解生成和更自然的语音合成,而这些都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难点。
由于NLP、深度学习、人机交互等这些智能客服核心技术均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导致如今智能客服不够“智能”。
不可否认,智能化的生产和服务方式是大势所趋,但智能客服目前在个性化、人性化方面仍有不小差距,需要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某互联网平台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客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智能客服基础软件的市场规模在100亿元左右。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赋能,智能客服行业有望迎来300亿到600亿元的市场增量。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获得融资客服相关企业有169家,2021年至少有8起融资事件。
文章插图
作为产品和服务的延伸,客服不是企业的成本包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张“企业脸面”,关乎消费者的第一印象。
其实,不管是智能客服,还是人工客服,都重在为消费者服务,让消费者满意。智能客服可以有,但人工客服也不能缺位,应通过人机协同更好地回应消费者诉求。
文章插图
技术进步升级的初衷
是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便利
如果变成让企业省事
给顾客添堵
岂不是本末倒置?
本文素材综合自央视财经、36kr、半月谈等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