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国内与美国在国情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别。例如,同样是商业纠纷引发的司法协议,没有签字盖章的文件是可以被美国法院采信的,正因为如此美国电子签SaaS厂商,在B端市场的获客成本更低,企业在推动B端合作时也能因此省下不少的推广和公证费用,这也是DocuSign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外在驱动力。
但在中国没有前端的实名认证、后端的司法公证等动作,未签字文件是很难获得法院支持的,这也是中国电子签SaaS对于数字认证(CA厂商)、法律公证(法大大)格外看重的原因。
商业化分野
据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DocuSign积累的全球各类型客户已经突破了82万家,其中不乏谷歌、微软、Oracle等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其盈利能力正在得到稳步增强,并日益逼近全面盈利。但中国电子签SaaS企业想做到这一点,显然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
一是因为电子签合同中涉及的CA认证在国内不可或缺,因而中国电子签企业需要支付比美国企业更高的“成本”。
如前文所述,由于国内商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因此电子签企业在做业务过程中,必须要配合前端的数据认证和后端的法律公证才能达成业务目标。如签约前需要跟公安部门、工商部门通过人脸识别完成数据认证,从而确定个人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签约中需要判断签约主体意愿,以防盗用他人名义签署;签约后需要跟公证处、司法鉴定、仲裁等机构对接,做完整的法律服务。
因此,中国电子签企业要想将业务做的更通畅,就必须要渗透到CA领域或者与CA机构合作,这就让中国电子签企业的“重资产”特征尤其明显。比如,行业内有专注于法律服务的法大大,以及向前端布局CA认证的上上签和e签宝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二是作为“利润中心”的中大型客户,对电子签SaaS本身的接受度并不高。如今有越来越多的SaaS企业意识到中大型企业,才是SaaS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关键要素,大客户才是贡献营收的主力。但在当下的国内市场,中大型企业普遍对数据安全比较担忧,尤其是涉及到企业核心的合同交易信息,很多大中型企业更是接受度不高。
而接受度不高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SaaS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用于获客,甚至有企业为“讨好”第三方企业,私自将本应存放于电子签平台的个人用户信息,放置于第三方企业之中,从而让平台的合规性大打折扣,用户信息泄露问题层出不穷。
一边是较高的获客成本和重资产运营成本,一边是还相对较低的营收规模,其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电子签SaaS企业普遍面临亏损的困局,这或许将是中国电子签企业与美国企业最大的现实分野。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内电子签企业仍没有度过亏损期,当前主要的龙头企业如法大大、e签宝、上上签等,还主要依靠外来融资来进行业务往来和研发投入,这从近两年多家企业的频繁融资活动即可以窥见一二。
回归随着行业参与者的日益增多,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国内电子签行业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其一,业内企业普遍从电子签名的单一服务,向覆盖电子合同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服务延伸。从行业角度来看,电子签名并不是简单的在线签字,而是向上涉及到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服务,向下延伸至合同储存、管理、调取等合同保全服务,以及电子文件鉴定、司法公证等一整套的生态产业链闭环。
目前,头部的电子签企业如e签宝、上上签、法大大、数字认证、CFCA安心签等大多数企业均已经打造了全链条服务体系,各家背景不同策略也各有侧重,如e签宝、上上签更偏重于合同的智能管理,法大大更偏重于司法服务,数字认证等厂商则掌握核心的前端数字认证技术,在身份认证识别方面有明显优势。
推荐阅读
- 飞书|泡泡玛特与飞书签署协议,将使用飞书及飞书OKR办公
- 京东|京东:与三星签署2022年战略合作协议
- 360安全卫士|极域电子教室与360冲突解决方法
- 电子商务|西南商报:四川网络交易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 同比增长13%
- 瀚巍微电子|融资丨「瀚巍微电子」完成8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光速中国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
- 电子商务|非洲部分发达国家喜欢使用电商网购物降低购物成本
- 民事行为|签空白合同如何胜诉
- 国办:增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 服务费|签订客服外包合同有风险吗?电商主的权利和义务?
- 甄食农业|秭归甄食农业与HIC杭州海橙嗨选签订公益助农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