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一文详解拼团功能( 二 )


相比前两者,拼团的方法不需要与竞争者直接进行“贴身肉搏”,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仅为”活动成本,且只有当拼图成功后,才会支付。
因此,拼团获取用户的成本通常都要更低一些。
三、功能设计解析需求明确后,开始进行具体的功能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梳理功能整体流程;
  • 明确关键逻辑,完善流程;
  • 设计用户端页面;
  • 设计运营后台功能;
  • 需要协同的其他业务板块。
1. 梳理功能整体流程当我们有了大体的想法,提出一个功能后,此时对于功能还是“有些模糊的”,通过梳理整体流程,可以帮助我们完善想法,随着流程的梳理,相关的功能点会逐一明确,涉及到的数据流转也会明确。这样,当所有的功能点实现后,理论上用户就可以使用该功能。
以商品拼团功能为例,功能的大体流程如图:
按照流程,梳理出为支持用户对商品拼团,需要哪些功能点:
首先,从业务侧,目的是希望通过低价的拼团商品,吸引目标用户体验产品,进而将其转化至更高单价的商品,因此,不是产品中所有的商品都可以拼团,只有配置了活动的商品,用户才能进行拼团,所以,运营后台需要支持对某个商品配置活动;
其次,配置活动后,想要用户参与的前提是将活动展示给用户,因此,用户端需要进行活动信息的展示。结合产品特点,我们是在商品原有列表卡片以及详情页之上进行相关信息的展示,列表卡片负责勾起用户兴趣,发生查看详情的行为,详情页则负责说服用户,进行开团;
发起拼团后,为了增加成团的概率,用户需要将团信息传递给他人,邀请他人参加自己的团,因此,需要一个开团后分享邀请好友参团的页面;这个页面需要着重两方面:一方面要让查看者可以了解活动信息以及团当前的状态,是否可以参与;另一方面需要内容能够尽可能的说服查看者,产生参团的行为。
最后,当用户开团/参团后,会有随时查看的需求,需要给用户一个查询入口。
以上,我们梳理了为实现指定商品拼团,所需要的四个较大的功能点。
2. 明确关键逻辑,完善流程功能点梳理出来后,还需要近一步明确关键的逻辑细节,相当于对功能做“限制”,业务以及用户都需要在这些规则下进行,以免出现产品不希望出现的情况。
可以沿着用户使用流程以及业务本身,发散性的进行一些提问,最终需要给出问题的答案并形成规则,形成的规则可能是需要灵活配置的,也可能是通过代码层面直接限制的。
以上述流程中“好友参团”节点为例,这一步的场景是某人想要参与某个团,但显然不能是“随意”参加的,需要判断是否符合参团条件,从两个方面判断:
这个团在这时是否仍然生效?
团可以参加的前提,是其处于拼团中的状态,如果进入时,已经不是拼团中的状态,也就无法参加。这里可以明确团都有哪些状态,每个状态的判断规则。比如团有拼团失败状态,哪些情况会失败呢?可能是因为团时间到了,也可能是活动时间到了,也可能是商品没有库存了等等。
当用户进入参团页面时,需要根据列举的规则判断团是否生效,如不在拼团中,可以对用户加以引导,使其开新团或者参与其他团。
这个人可以参加这个团吗?
用户是否可以参与这个团,是依据系统本身的限制规则以及团的限制规则,比如,系统限制一个人,不能同时参与两个相同商品的拼团,这时候如果用户已经在别的团中了,则不能参与;又如团设置了只有新用户可参加,而用户不符合新用户的定义,也不能参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