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二 )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彷佛一下子被按下了快进键,开启了加速赶超模式。全球产业链转移使中国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进入工厂。大批农民工到沿海地区打工,勤劳刻苦的中国工人成就了沿海的经济发展。
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世界级的制造中心,“中国制造”堆满了全世界的货架。
2019年上半年,中国的零售总额为27659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同期的零售总额26998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市场。
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规模跃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03狂奔的时代,总有慢下来的一天。
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仅增长2175万人,增速下滑至2.2%。即便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1.6%,流量增长也已接近见顶。

文章插图
经历过从无到有的高速发展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中国工业制造业与消费互联网的“人口红利”皆在消退。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而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概念指的是新入网用户不断增多,企业可以用较小成本快速获得流量。
在生产端,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正逐渐消退,面临双面夹击。在中低端产业,由于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劳动力和环境成本等竞争优势,我国中低端产业外迁趋势明显。而在中高端产业,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等战略,加剧了全球中高端产业链的竞争。
在消费互联网行业,2021年也明显进入了从增量到存量的红海市场,用户数量增长后继乏力。这一年,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风口消散,监管机构频繁出手整顿行业,很多互联网企业股价下跌30%至50%之多,裁员、减招的传闻不断。

文章插图
2021年,震荡,迷茫,调整,中国互联网未来走向何方?
走过了三十年,它曾被作为破坏者、冒险者、梦想家的据点,它过去曾被低估,也曾被高估。
中国互联网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从以前的消费互联网模式,进入到产业链中,充分利用数据优势服务于生产端的价值创造,将消费互联网的触达能力和渠道建设与产业互联网的赋能属性充分融合,与实体经济互相依托,融合共进。
当网络连接从人人互联迈向万物互联,中国互联网也将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向由科技主导的产业互联网转型,进入产业互联、融合互联的时代。
站在岁末年初的时间节点,凡此种种,皆为过往。
凡是过往,也皆成序章。
04中国目前拥有1.5亿各类市场主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支撑,这其中绝大多数是实体经济企业。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贸易和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作为疫情之后全球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完备的产业链赋予了中国经济独特的韧性以及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与此同时,部分数字化企业逆势而上,在危机处理、响应能力与复工复产速度上十分敏捷,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重新审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推荐阅读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迅销集团|新疆回应“山姆下架新疆产品”:劝相关企业不要割自己肉贴美国脸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京东|京东:与三星签署2022年战略合作协议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封号|亚马逊新CEO上任,中国电商成重点封号对象,企业半年亏损7.4亿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