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评论功能组件化」实践分享( 三 )
所以,跟着特定业务场景走的组件,叫做业务组件。
搞清楚了这个概念,接下来我就可以得到有哪些组件了。
文章插图
四、流程设计到这里,我们只是完成了概念设计。
就像拼积木一样,我们把积木的碎片设计好了,但是要怎么搭建,需要用一步步的操作把积木串联起来。因此,在项目方案设计中,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流程设计。
流程设计只解决一个问题:一个业务要用你的组件,它该怎么做。
再回到我们的比喻,我们当然希望,如果我们需要一个「超人」,那你给我碎片就好,我手动搭建起来。
但事实上,如果要实现100%的无代码接入,也就是只需要配置配置就好,完全没有任何开发成本,那这样的设计对于系统本身的开发复杂度要求非常高。
所以从成本和适用性的角度考虑,低代码量级的接入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以前需要一周完成的事情,我现在可能只需要4个小时,那这就是成本的极大节约。
而对业务接入做管理设计,则需要做抽象。抽象什么呢?
管理要素。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可以正常运转,是因为在复杂的社会生态下,有不同的管理单元在运行着。比如厅、局、科;比如校、班、组。
合理地划分管理单元,并分而治之,便是对业务接入做管理设计的核心。
我们的评论功能可以拆分为三个管理层次:业务、应用和内容。
业务:所有需要用到评论功能的业务方,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业务单元。它可能是跟着组织架构走的,也可能是跟着产品模块走的,甚至是一个活动虚拟组织。
只要你觉得,这个业务后续需要有一套独立的管理权限和配套设施(也就是我们的配置能力),那它就可以独立成为一个业务。
业务是提前定义好的,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在设计时做好沟通,知道现在以及将来,已经有并可能有哪些业务会用到你的系统。
应用:一个业务使用某个组件,我叫做一个应用。
比如当我接入一个新业务时,我就默认给这个业务创建了6个组件应用,每个组件应用可以单独配置,他们组合起来,就是这个业务最终在评论功能上所有的功能特性了。
内容:对评论组件来说,最终的管理颗粒度是要细化到每条评论,包括:增、改(改不是改内容,而是改属性,比如打标)、删、查、审、导出等。
只有精细到每一条评论的管理粒度,才能最大程度上满足业务的诉求。
做完业务管理,基本所有结构层面的方案设计,就全部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更细化的展示和体验,这个就靠跟UI的沟通和配合了。
五、总结总体来说,虽然「评论组件化」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项目,而且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挑战,但我还是觉得有一些方法和新的可以分享给大家,无论是之后做组件化,还是突然面临一个复杂的系统任务,我觉得都可以参考:
1)了解why和why now。复杂的事情,如果需要消耗你巨大的精力,一定要去理解,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现在做,驱动力的问题,怎么想都不过分。
2)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找到复杂多元的外表下,那些核心的不变的要素。跟着那些要素再回过头去看产品,如果你可以建立一个模型,当你做任意输入时,都能预料到输出,代表你就彻底掌握了。比如删除评论,回复还在不在。在没有研究这个问题时,我很少会注意到这个规律。
3)找到最原始的概念。我们可能会用到很多抽象的概念,以及基于这些概念衍生出来的二级概念,如果我们一开始理解的不是最原始的意思,很可能就容易走歪。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功能组件和业务组件,直到技术leader跟我讲了一晚上,我才逐渐理解。特别感谢他。
推荐阅读
- 客户|融资丨「DIA数皆智能」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东方富海独家投资
- 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真能代表你?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鸿海|「PW热点」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 Search已经面向国内用户开放
- 瀚巍微电子|融资丨「瀚巍微电子」完成8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光速中国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
- 赛道|千亿「设计协作」SaaS赛道,何时冲出一个中国版Figma?
- vr|「盘中宝」腾讯迈出元宇宙关键一步,该领域或为元宇宙入口最确定赢利点,这家公司已有产品应用于科技冬奥会
- 客户体验管理|「猎云网首发」DIA数皆智能获东方富海近亿元B轮融资,聚焦全场景客户体验与数据驱动运营
- 大单品|「爆款白小T」是如何炼成的?
- 调整|阿里2022年组织调整,远非「分久必合」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