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做知识IP,需要我们对某个领域有持续输出内容的能力,获得精准用户,并通过知识商品或者服务去变现。但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他们想做知识IP,奈何没有一技之长。作者分享了相关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插图
大家都知道,做知识IP,一定要求有某个领域持续输出内容的能力,只有你擅长某个领域,你才能够持续稳定的输出内容,才能够获取精准用户,才能够通过你的知识商品或者服务去变现。
但是对于很多想要做知识IP的普通人而言,他们最大的困惑是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困惑源于对自身的不了解,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发掘自己的特长。今天就分享几种发掘自身特长的方法,帮助你解决入行知识IP的第一个难点。
一、职场技能边界延伸即使在你的行业里,你只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从业者,在这个行业你的积累也要比非本行业的人要多得多。
【 收割|什么都不会怎么做知识IP?】从某种意义上,你在行业中的知识储备就是你的优势。但是大部分行业的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知识IP所要求的技能,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会拓宽职场技能的边界。
如何从自身的职业储备出发,找到可以用于知识IP行业的内容?
文章插图
可以看看上面这张图,从你现在的职业技能出发,思考哪些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技能,就可以用于知识IP的内容生产过程中。
举个栗子:如果你是一名新媒体运营,你的职业储备是新媒体运营相关的知识,你知道如何写好一篇新媒体文章,知道如何给账号带来粉丝的增长。这些知识,如果直接作为知识IP去产出内容,你的潜在用户就只能是你的同行,在这个人群中,你的内容很有可能没有竞争力。如果从普通用户的需求入手,部分人可能想要转行新媒体,部分人可能想要通过新媒体赚钱,你如果能持续输出这方面的内容,面向的用户就更多,你的内容的竞争力也更强了。
二、学会播种传统效率提升方法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法则,叫做四象限法则。这个法则告诉我们,永远要优先去做紧急且重要的事情。从提升时间效率层面来讲,这种方法没问题。但是如果一直贯彻这样的法则,可能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你始终在做一些短期内的事情,也就是一直在收割。
但是人生不可能只有收割时刻,有时候也需要播种。这些需要播种的事情,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对你产生正向的作用,在四象限法则中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或者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原则上重要且不紧急的占比会更高)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很多时候能够改变你人生轨迹的,恰好是这些不紧急且不重要或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比如说大学期间,我自己主修专业是石油工程,课外我阅读了大量互联网相关的内容,在当时这件事情仅仅是我的个人兴趣,我没下定决心做互联网,所以和职业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明显属于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情。但是到了后来求职过程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这件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情都给了我很大帮助。
以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直到看了池田千惠的《起床后的黄金一小时》,在这本书中,她提出了一种“播种与收割”的理论,她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定义为红色的播种,并且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拿出一部分固定的时间去处理这些不紧急却重要的事情。
这个理论应用于知识IP,其实就可以理解为:你目前可能真的没有某项特长,但是却有决心想要去培养某项特长,只要你能够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去学习和提升,这项特长一定在未来某一天成为你的特长,届时你就可以将这项特长作为你知识IP的内容方向。
推荐阅读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高智能方程式|为什么QQ飞车里能开蓝翔挖掘机?
- 足球俱乐部|“扶持”潮水退去,自媒体创业人都在“裸泳”
- 大型超市|大型超市靠什么赚钱?很多人以为只靠卖货,其实还有2个隐藏途径
- 支付宝|低成本的“赚钱”生意,连支付宝都来分一杯羹?旧物回收成热门
- 银行信用卡|京东白条升级为“白条卡”只是“业务落地”?背后的业务逻辑究竟是什么?
- 淘宝|拼多多的东西为啥那么便宜?知情商家说出原因,满满都是“套路”
- 程序员|周鸿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美国硅谷很多主力程序员都超过35岁
- 选品|2022年的今天,你知道直播带货为什么会越来越火了吗?
- 有才人|马云、黄峥、刘强东等电商大佬纷纷隐退,背后是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