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写忠魂 击落第一架日本战机的张光明
张光明将军是66年前参加过八一四对日空战仅有的两位仍健在的飞行员之一,他也是打下第一架敌机的功臣,现居加州洛杉矶 。90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记忆惊人 。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使张将军至今仍保持著军人的风度 。他背不驼、腰不弯,走路大步流星,开著汽车到处都能去 。在他身上,仍然能看到当年那位叱吒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空中英雄的影子 。
张光明1913年出生在河北昌黎一个殷实的家庭 。他出生时,张家在东北经营的产业已有300余年,是当地的首富,他又是家中7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受宠爱的程度可想而知 。
上中学的时候,父亲知道他喜欢体育运动,就在家里为他修了跑道、沙坑、篮球架,还请木匠做了10个高栏让他练习 。后来他参加全国运动会,得了中学组110米高栏冠军,并创造了全国记录,那个记录后来保持了11年之久 。
不过,张光明并不认为自己的童年很幸福,因为那时,曰本人已显露出扩张的野心 。张作霖在沈阳被曰本人炸死的时候,张光明15岁,他开始懂得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担忧了 。到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恨家仇已深植于他们那一代年轻人的心里 。所以,当他在北平师范大学读到一年级、报国的机会降临时,他义无返顾地投笔从戎,加入到反抗日军侵略的行列之中 。“那时我们完全是为救国才参军,从没有想过其它目的 。”
“那天我接到一封奇怪的信,”张光明回忆道,“里面只有一个地址和约谈时间,没有署名 。”这是谁写的信呢?张光明怀著好奇又忐忑不安的心情,花了几个钟头,按著信上的地址寻到了一个处所,意外地发现校长李蒸和时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政务处长的刘健群正在等他 。
就这样,经李蒸和刘健群的推荐,张光明报考了当时唯一的航校――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 。那一年,仅北平就有5500多名像他一样的大学生报名 。经过两个多月严格的体检及学科的初试复试,他成为50名幸运儿中的一员 。他瞒著父母进入了航校 。经过一年半严格的飞行训练,1935年12月,张光明从航校毕业,不久便加入了中华民国空军第四大队担任飞行员 。从此,他驾驶战鹰,出生入死,歼敌卫国,掀开了人生中辉煌的篇章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 。8月13日中午,张光明所属的空军第四大队奉命从驻地河南周家口机场飞往杭州笕桥 。一路上,大雨滂沱,视界模糊,他们驾机冒险低空曲线飞行,中途曾遭遇敌机,因云层厚重,敌机潜入云层逃遁,没有交火 。
【长空写忠魂 击落第一架日本战机的张光明】当他们抵达目的地时,笕桥已遭日机轰炸,从空中望下去,烈焰熊熊,一片火海 。这时雨还在下著,机群安全著陆后,由于地勤人员避空袭未返,场站无人工作,飞行员们只得亲自动手为飞机加油 。
“我们把小桶汽油扛到飞机旁边,用石块把油桶敲开,再倒进飞机油箱中 。这种事一个人没办法做,大家互相帮忙,一直忙到半夜一点半 。”张将军记忆尤新,「由于从中午就没有进过餐,再加被雨淋了几个小时,真是饥寒交迫、疲惫不堪 。但战情紧迫,大家随手拿来寝室主人的衣服,换掉湿透的衣服,赶快抓紧时间就寝休息 。
仅过了一个多小时,凌晨三时左右,空袭警报就把刚刚入睡的飞行员们惊醒 。年轻的飞行员们飞快地奔向机场,登上战机 。机场上空,夜幕低垂,阴云密布,战机一架接著一架呼啸著腾空而起,冲向夜空 。
那时,空军的霍克三式飞机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飞机上天以后都是单机作战 。夜色中,能见度低,视界不清,张光明担心笕桥上空群机巡防,有相撞的危险,于是便决定飞至钱塘江南岸,在杭州市与笕桥的南方巡航 。
此时,已是8月14日拂晓,天边开始发白 。张光明在蒙胧的视野中,发现南方远处地平线上,有一条蠕动的黑线 。瞬间,黑线由远而近,变粗变大 。看清楚了,原来是机群!张光明立即升高接近,进入攻击位置 。
敌机已经近在眼前,机身上的曰本红太阳标志看得清清楚楚 。张光明辨认出敌机群为大型双翼四架编队,他瞄准领头的长机,从前侧方开火,机上的两挺大口径机关枪喷出一串火舌,射出的穿甲弹、达姆弹、黄磷弹,使敌机立刻成为一个大火球,翻滚著坠落下去 。
打下第一架敌机后,张光明掉转飞机,正准备进行第二次攻击,见到另一架敌机也被击中,正在著火下坠,原来是分队长郑少愚开的火 。他刚准备和郑少愚合力发起第二次进攻,另外三架友机又把余下的两架敌机击中,变成两个火球在钱塘江上空坠落 。至此,四架编队的敌机被全歼,整个战斗历时仅3分钟 。
推荐阅读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禁书都写的是什么?
- 宋庆龄写了什么秘密遗嘱送瑞士银行保存?
- 三国废物学生 万人队伍能写文章的不过十个人
- 让人不敢相信的明朝血腥文字狱 写错字就会死
- 诸葛亮一个有心之举 让写三国志的陈寿差点气哭
- 曾国藩为什么会给皇上写家书内容又是什么?
- 揭秘水浒中宋江为什么要在浔阳楼写反诗
- 无巧不成书!大汉王朝竟因为这三件事被改写
- 隋文帝写霸气国书 高丽王高汤看后惶恐而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