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封疆大吏岑春煊转向革命 原为慈禧依仗?( 二 )
1911年10月3日,岑春煊再次下台后,他如此评价他与当国者之间的矛盾:“比抵汉上,细审事机,知政府之发踪指示与川省之现办情形,均与鄙人所陈不无歧异 。宗旨既各有所见,办法即不能强同,九牧十羊,事必隳坏 。”
大厦将倾,岑春煊的立宪主张与施政观念,与当国者越来越乖离 。他对10月10日夜发生在武汉的新军起事未必全无感觉,但更多的恐怕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
为历史开未有之局
1911年10月中旬,岑春煊抵达沪上,此时得知清廷已补授岑春煊四川总督 。岑春煊对朝命再三辞却,清政府一再电恳其勿辞,保路同志会也宣言:“目前各衙门告示,除将军(玉崑)、岑宫保而外,我川人均可置之无睹焉可耳”,川籍京官也入奏:“迭接成都、资州、重庆急电,呼吁声嘶,望岑春煊如望岁也!”岑春煊勉受川督 。
岑春煊随后向清廷提出扩编军队、增拨枪炮子弹、发银百万两等要求 。但其时,革命已经卷席东南数省,清廷饷困兵拙,筹饷、调军多为画饼,甚至于岑春煊所招的黎天才部,也投入共和阵营 。岑春煊欲顺江西上,而沿江各省,皆已光复,欲借道江苏,而江苏革命已成 。岑春煊欲为大清帝国尽最后一份力,也终于受挫 。对于辛亥革命后清廷的局势,岑春煊称,“非至逊位诏出不可止也 。”语带痛切,却也有驽马恋栈的诚挚 。
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之下,昔日清廷的封疆大吏岑春煊转向了革命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岑春煊向北京内阁发出赞成共和通电,敦促清帝逊位,“为世界历史开一未有之局,诚吾国之光荣也” 。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两广将士们公推岑春煊为都司令 。岑春煊在就职宣言中誓言:“袁世凯生,我必死;袁世凯死,我则生耳!”
(本文参考岑春煊《乐斋漫笔》、庄练《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等著作 。)
岑春煊(1861-1933)
【清朝封疆大吏岑春煊转向革命 原为慈禧依仗?】原名春泽,字云阶,壮族,广西西林人,清末民初政治家、教育家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京津地区,岑春煊率兵“勤王”有功,成为清末重臣,官至总督、尚书,与袁世凯史称“南岑北袁” 。民国后,先后任福建巡按史、粤汉铁路督办 。及袁称帝,被南方推为讨袁军都司令 。至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军政府,岑春煊与孙中山同为总裁,后反对北伐与孙中山决裂 。1920年后寓居上海,不再介入政事 。1932年,捐助十九路军3万元支持抗日 。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清朝服饰之 清代镶边短袄
- 清朝格格的一生 大多寿命不长而且没有后代
- 清朝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何被康熙发配盛京?
- 清朝唯一的一例太监干政 寇连才是什么样的下场
- 大清朝为什么没有宦官乱国现象?
- 清朝驸马太憋屈 公主不宣召不能同床
- 清朝姑娘出嫁为何要坐轿?与乾隆皇帝有何关系
- 一句话点评清朝十二位皇帝 句句经典
- 程德全:清朝史上敢卧轨拦截俄国火车的硬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