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唐朝著名诗人韩愈的官场“伯乐”?

韩愈文韬武略,是许多文人和官员们心中的偶像 。他先后担任过中央党校和教育部的主管(国子监祭酒)、司法部副部长(刑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人事部副部长(吏部侍郎)、监察部部长(御使大夫)和首都西安市市长(京兆尹,当时的京城是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市)等职务,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
但,我们知道,韩愈命运坎坷,他两三岁的时候,父母亲就先后去世了,只好跟着哥嫂生活 。十九岁的时候,他独自到长安参加考试,一考就是十年,接连考了七次 。相当于现在先后参加了四次高考和三次公务员考试 。结果不仅连个副科级干部都不是,而且连个蜗居也没有 。时常叹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很是郁闷 。
那么,自誉为“千里马”的韩愈,他有没有遇到“伯乐”?是谁最早发现了他这个“千里马”?他的伯乐是一个还是几个呢?
第一个伯乐:超级英雄马燧
马燧,公元726年出生 。身高1.86米,这个身高在当时一米七都算大个子的唐朝,可谓凤毛麟角,堪称“巨无霸” 。他气概豪迈,能文善武,战功赫赫,与李晟、浑瑊一起,并称为中晚唐三大名将 。
【谁才是唐朝著名诗人韩愈的官场“伯乐”?】公元786年,十九岁的韩愈怀揣梦想,到首都长安参加准公务员考试(进士考试),没被录取 。他决定留下来复习,明年再考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经济遇到了问题,被店老板数次催要房租 。实在没有办法之下,穷书生韩愈冒着可能被鞭打甚至关进大牢的风险,打着“老朋友子弟拜见王爷”的旗号,去大街上拦截马燧的“宝马” 。马燧这天也许心情很好,没有大发雷霆,反而耐心询问韩愈家世,得知韩愈的父亲、叔叔、大哥都和他有交情 。于是,就收留了韩愈,并为他做了三件事:第一、给韩愈结清了亏欠客店的费用,并叫他吃住在家里,一边静心复习,等待明年的高考,一边教育14岁的马公子读书学习 。使韩愈挺过了心理与生活上的难关 。多么信任、多么高看韩愈啊!第二、把端庄贤淑、兰心蕙质,外公曾是总理(宰相)、父亲是河南省洛阳市司法局副局长(河南府法曹参军)卢贻16岁的女儿做媒给韩愈,把穷书生当千里马看待,这王爷当“红娘”的恩情该有多大啊!第三、韩愈在进入公务员队伍前后,马王爷没少帮他在中央领导、各部委一把手面前美言,对韩愈的成长进步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
第二个伯乐:知人善任董晋
韩愈从十九岁参加高考,一直考到二十九岁,十年都没能谋个一官半职 。看看曾经的学友们,一个个走向官场,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自己,满腹经纶,一身才华,可惜英雄竟无用武之地!
就在千里马韩愈为了远大理想,在漆黑的夜里,独自徘徊时,他的伯乐出现了 。
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7月,河南开封(汴州)地区军政一把手(宣武节度使)李万荣病亡,他的部下邓维恭准备通过兵变当上节度使 。
皇帝唐德宗听说后,非常气愤,就命令曾当过总理和国防部长(宰相、兵部尚书)的董晋为中央巡视组组长,并且兼任宣武军节度使,前去处置汴州局势 。当时,有个潜规则,凡节度使赴任,都要为自己配备一批官员 。董晋首先想到的就是二十九岁的韩愈 。他为什么会选择韩愈呢?原来,董晋多年前曾与韩愈的叔父韩仲卿共过事,又和韩愈的岳父卢贻关系很好 。最主要的,是不久前,董晋和韩愈刚刚相处过一段时间,很欣赏韩愈的才干 。
韩愈也是非常振奋,认为有了军营这个舞台,既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多年的国家公务员梦想,同时又可以积累经验和政绩,为今后实现远大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于是,韩愈毅然决定投笔从戎,第二天就到了董晋的部队报到 。之后,韩愈在董晋的关心帮助下,积极表现,努力工作,在稳定汴州局势方面多次建言献策并被采纳,很受器重 。
公元798年4月,经过近两年的军旅磨练,董晋奏请朝廷同意,正式任命韩愈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汴宋亳颖四州观察推官,主管刑狱,管辖地域约是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和今安徽省亳州市、阜阳市四市的部分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成为名正言顺的国家公务员,人生第一个梦想成真 。
第三个伯乐:七朝元老裴度
公元814年,淮西地区军政一把手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抢夺了军政大权 。而且,还与河北镇州、郓州等地的军阀勾结,杀朝廷命官,抢唐朝地盘,比盗匪还猖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