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毕业后也愁工作 曾称要不择手段去抢饭碗
1933年下半年,正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就读的季羡林开始忧虑毕业之后的去处,在《清华园日记》中,他多次写道:要不择手段去抢一只饭碗 。但是,这位23岁的天之骄子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大学毕业之时,当小职员的叔父正好失业,一家人生活没了着落;其二,当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不容易,尤其是人文科学,找工作更难 。
季羡林当然也想出国留学,但以他的家境,出国留学希望甚微 。快到秋天了,“饭碗”还没有拿到手 。正在无路可走之时,山东省立济南高中的校长宋还吾先生托人邀请季羡林回母校教国文 。可季羡林心里直打鼓,要教国文,就要把学的莎士比亚、歌德,换成屈原、李白和杜甫,一时间换得过来吗?既然“饭碗”还没有拿到手,也就只有横下一条心了:你敢请我,我就敢去!
【季羡林毕业后也愁工作 曾称要不择手段去抢饭碗】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是当时全山东唯一的一所高级中学,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工资待遇也很高 。国文教师的待遇更是优厚,每个月可以挣到160块大洋 。进入学校之后,季羡林才了解到,原来是校长宋还吾想把本校的毕业生组织起来好在“对敌斗争”中助他一臂之力 。
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之下,季羡林进了济南高中的大门 。他如履薄冰地走上了济南高中的讲台,拿起了国文课的教鞭 。幸好,季羡林在这段时间里,还继续写散文,有一篇寄给郑振铎,他当时在上海主编《文学》,立即刊登了 。此外,他还在一家大报上主编了一个文学副刊,可以为学生刊登一点好文章 。这样一来,季羡林自然在学生中很有威信,且对学生极有吸引力,再上加年龄与学生相仿,也没有架子,因此与学生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
后来,一个意外的消息从母校清华大学传来: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教授同德国洽谈,促成清华大学与德国的大学建立了交换留学生制度 。季羡林抓住这次机会,终于圆了出国梦……
推荐阅读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刘姥姥与巧姐的联系 巧姐为何也是十二金钗之一
- 宋朝士兵与小米有何仇怨 宁饿死也不吃?
- 曾经的‘陇南5国’ 平级的陇南曾也有独立政权
- 当皇帝也领工资?宋太宗月薪1200贯
- 趣闻 欧洲认定肥胖也算是残障受法律保护
- 皇帝也是追星族 徽宗是高俅的忠实粉丝
- 西游记秘闻 高贵的王母娘娘竟然也玩出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