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司马昭除曹髦,被满朝忠义之士唾骂,他是如何平息舆论风波的?

关于魏少帝曹髦的死,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有的人认为司马昭完全是无意为之,是个纯粹的意外,因为当他听说曹髦死亡后大吃一惊,手里的东西都掉到了地上,还担忧的说自己将会成为众矢之的 。
司马昭|司马昭除曹髦,被满朝忠义之士唾骂,他是如何平息舆论风波的?
文章图片

图片:郭太后剧照
二、最后的结果要对自己有利
1、手段上要安抚政敌
如果按照郭太后说的那样,曹髦多少算是死有余辜,而且死后还得给他好好清算一下,这自然就引起了曹魏宗亲、老臣们的不安 。
郭太后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曹髦生前的罪过实在太多,现在死了也不能按照皇帝的规格下葬,给个平民的待遇就已经是开恩了,这明显就是要继续计较下去 。
司马昭|司马昭除曹髦,被满朝忠义之士唾骂,他是如何平息舆论风波的?
文章图片

图片:曹髦剧照
这个时候司马昭就出来了,而且出来的恰到好处,他联合太傅司马孚、太尉高柔、司徒郑冲等重臣,一起到皇宫内找到郭太后 。
表奏到:“高贵乡公虽然生前行为多有不轨,甚至惹得人神共愤,太后认为按照平民的待遇去安葬倒也符合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但是我们要做到有人情味,既然人已经死了,就不要去怪罪太多了,所以臣下几个认为,还是应该以宗室亲王的待遇去安葬” 。
郭太后和司马昭商议之后,决定将曹髦以王室待遇安葬在洛阳西北30里处,虽然从史料的记载来看,曹髦出殡的当天很是低调,甚至必要的旌旗和礼器都没有,形式上完全和平民出丧没啥区别 。
但关键在于,他促成了曹髦以王礼下葬,这就让曹魏宗亲和老臣得到了必要的安抚,也为自己下一步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司马昭|司马昭除曹髦,被满朝忠义之士唾骂,他是如何平息舆论风波的?
文章图片

图片:曹髦以王礼下葬剧照
2、我们要选个“好”皇帝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没有了曹髦该让谁来呢?由于有了前三步的铺垫,这一次郭太后也不吱声了,全部交给了司马昭等人去商议 。
经过讨论,决定让燕王曹宇的儿子,身为常道乡公的曹奂来做继承人 。他当时只有14岁,但是在老曹家的辈分可不低,因为曹操是他亲爷爷,和曹叡一样属于第三代 。
另外,曹奂的爹是环夫人生的,他的亲伯父是大名鼎鼎的“神童”曹冲,这血缘和在宗亲内的地位是绝对没的说 。
曹魏甘露五年,即公元260年6月,曹奂从邺城抵达国都洛阳,先参拜郭太后,然后选了吉日良辰就登基做了曹魏的新皇帝 。
和曹髦比起来,这位新皇帝可就老实了不少,他不去太学学习,也不和老太后以及大臣们闹别扭,一天到晚都躲在深宫之中,这绝对是符合司马昭心意的,也利于自己在政治上放开手脚去干 。
司马昭|司马昭除曹髦,被满朝忠义之士唾骂,他是如何平息舆论风波的?
文章图片

【司马昭|司马昭除曹髦,被满朝忠义之士唾骂,他是如何平息舆论风波的?】图片:曹奂登基剧照
综上所述,司马昭在这件本来很被动的政治风波中,先后用四步,不仅让自己从“罪人”变成了“功臣”,还实实在在的把曹魏的中枢大权紧握在手中,成功实现逆袭 。
不得不承认,他在权术、谋略上真是和老爹司马懿,哥哥司马师一脉相承,曹奂的登基,也预示着曹魏政权的帷幕正在缓缓落下 。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