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辉|飞夺泸定桥时,刘文辉的一个正确决定,为14年后的自己留了条后路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每当看到这样的诗句,我们总会想起红军长征途中创造的各种奇迹,尤其是飞夺泸定桥,更是成为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让人激动不已,这场战争不仅体现出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同时也暴露出了国民党的很多问题 。
当蒋介石得知红军要经过泸定桥的时候,激动不已,他认为泸定桥这种天险之地,红军必然无法通过,可后来的事实超乎了蒋介石的想象,红军实现了飞夺泸定桥,于是很多后人就比较好奇,当时为何蒋介石不安排人把泸定桥给炸毁,还要留给红军一线希望呢?
刘文辉|飞夺泸定桥时,刘文辉的一个正确决定,为14年后的自己留了条后路
文章图片

刘文辉后来只能在西康地区成为一个所谓的“西康省主席”,在这个时候,西康成为了刘文辉最后的根据地,他坚决不愿意让任何人染指,因为一旦自己再失去西康,则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
因为蒋介石帮助刘湘驱赶自己一事,刘文辉对蒋介石可谓是恨之入骨,就算当时自己实力不足,无法对抗蒋介石,可刘文辉内心中,对蒋介石是十分不满的,根本不愿意听从蒋介石的指挥 。
正是因为刘文辉不愿意听从蒋介石的指挥,所以在蒋介石命令刘文辉炸掉泸定桥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全力以赴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刘文辉不愿意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为何还要派人去镇守泸定桥呢?
【刘文辉|飞夺泸定桥时,刘文辉的一个正确决定,为14年后的自己留了条后路】
刘文辉|飞夺泸定桥时,刘文辉的一个正确决定,为14年后的自己留了条后路
文章图片

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比较现实且残酷了,刘文辉确实 不愿意听从蒋介石的安排,可是前边我也说了,此时蒋介石和红军双方正处于战争胶着状态,形势尚且不够明确,刘文辉自然不会明确站队,再说了,当时蒋介石还是占据上风的,刘文辉必须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所以他才会意思性安排一些人去镇守泸定桥,这样一来,既可以表现出自己听从蒋介石命令的一面,又可以达到试探一下红军实力的目的 。
同样也是出于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目的,刘文辉自然也不愿意炸掉泸定桥,把事情彻底做绝 。毕竟当时红军刚刚从云南经过,云南地区的龙云可是全程护送红军离开,连龙云都明确支持红军了,刘文辉自然也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的出路,一旦把泸定桥炸掉,事情彻底做绝了,未来红军占据优势之后,自己想要投靠红军,恐怕就不太可能了 。
事实证明,当时刘文辉的决定的正确的,就是因为他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所以在14年后,他才能起义加入到我军之中,要不然的话,刘文辉的结局可能就没有那么好了 。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刘文辉当时没有炸掉泸定桥,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自己的未来和名誉着想 。泸定桥可是清朝时期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其建筑难度颇大,现在属于历史遗迹,要是刘文辉听从蒋介石的命令,把泸定桥炸掉的话,这个破坏文物的黑锅以后恐怕就是刘文辉自己背了,成为历史罪人的事情,刘文辉坚决不干 。
刘文辉|飞夺泸定桥时,刘文辉的一个正确决定,为14年后的自己留了条后路
文章图片

再说了,泸定桥可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刘文辉想要和外界进行贸易往来,这是西康最重要的一条路线,一旦把泸定桥炸掉之后,自己也没有办法重建,以后西康怎么发展起来呢?炸掉泸定桥,无异于是自掘坟墓,刘文辉不傻,这一点还是看得比较通透的 。
不得不说,从当时的整个历史背景来看,刘文辉选择不听从蒋介石的命令,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要是他炸了泸定桥之后会发生什么呢?本来红军只是暂时借过一下,要是被刘文辉炸掉,则红军无法通过,只能留在西康和刘文辉作战,这样一来,刘文辉损失将会十分惨重,就算刘文辉胜利了,后边薛岳前来,以蒋介石的一贯做法,必然会趁机收拾刘文辉,最终刘文辉就一无所有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