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三国时期到死都没有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期—三国时代 。
三国,是一个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时代 。在这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在中原大地相互征战,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中 。
作为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一段历史,汉末开始的三国时代文武名将英雄辈出 。武有关羽,张飞,赵云,夏侯渊,许褚,黄盖,吕布,太史慈等数之不尽的将领,还有诸葛亮,周瑜,郭嘉,荀彧、荀攸、贾诩、司马懿,庞统、法正等能兴国安邦的谋士,为三国时期增加了无数光彩 。
【谋士|三国时期到死都没有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
谋士|三国时期到死都没有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
文章图片

司马徽对权力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宁愿自称“山野闲散之人”,也不愿出山为相 。三国时期,还有位人物与司马徽非常相似,他是胡昭,司马懿的老师!
胡昭,字孔明,颍川人,他一生都未曾做官,一生都是一名乡野村夫 。但他却是三国时期有名的隐士,袁绍和曹操多次请胡昭为官,都被胡昭拒绝出仕 。
胡昭自幼修习三坟五典,学识渊博,而且精通书法,尤其擅长隶书 。曹操在当司空丞相的时候,听闻胡昭的能力人品优秀,就频频以礼招揽胡昭,胡昭迫于无奈只能和曹操见面,并频繁表示对军国大事没有情趣,只愿隐居山野 。胡昭如此不给曹操面子,固然让曹操很是不爽,但是对一个无心仕途的人也只能任其离去 。
此后,胡昭移居陆浑山里,开始招收门徒以教书育人,司马懿就是在这个时候做了胡昭的学生,学成之后,司马懿下山辅佐曹操,奠定大魏江山 。
在晋人皇甫谧所撰《高士传》中记载,胡昭对司马懿的评价很高,认为司马懿日后必成大器,所以倾囊相授,司马懿因此也尽得胡昭真传 。
公元218年,陆浑县当地平民以孙狼为首叛乱,遥授关羽的印信,成为关羽的偏师,帮助关羽在后方骚扰曹军 。但孙狼等头领发誓商议,不得滋扰胡居士(胡昭)居住的乡镇,当地百姓也因胡昭的德行保全 。待到关羽败亡,当地局势安定后,胡昭迁居宜阳县,颐养天年,享年八十九岁,在世时没有为官一日 。
司马徽和胡昭,一位能培养出诸葛亮,一位对司马懿倾囊相授,尽得其真传 。不得不说,能够教出诸葛亮,司马懿这样厉害的人,可见他们的智慧显然非常人可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