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李自成只是捡漏的,满清才是灭明的主力。


李自成|李自成只是捡漏的,满清才是灭明的主力。
文章图片

自1626年-1641年 , 明清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 在这一阶段清军虽暂时未能突破关宁锦防线 , 但也通过战略迂回和攻打旅顺、皮岛、大凌河等孤立据点继续给予明朝沉重打击 , 仅围攻大凌河城一战 , 皇太极便围点打援全歼了太仆寺卿监军道张春统率的4万大军 。
在1641年松锦决战之前 , 清军四次破边墙而入 , 对明朝内地进行了大扫荡 , 进一步削弱了明军的实力 , 保守估计这一时期明军又付出了数以十万计的伤亡 , 如果加上松锦决战和之后连破锦州、塔山、杏山、前屯卫等据点 , 摧毁关宁锦防线的斩获 , 明军的伤亡数字还将更加庞大 。
相比起来 , 农民军在起义前中期的战斗表现并不好看 , 以军纪败坏著称的左良玉在玛瑙山之役一次就阵斩了张献忠所部3500多人 , 李自成也是洪承畴、卢象升、曹变蛟、贺人龙、祖大弼、祖宽、左光先等人的手下败将 , 祖大弼、祖宽等人都是从关辽军调入关内负责镇压农民军的得力干将 , 手下有数千关辽兵 , 杀农民军如摧枯拉朽 , “援剿之兵 , 惟祖大乐、祖宽所统辽丁为最劲 , 杀贼亦最多” , 孙传庭声称只要抽调八千关宁精骑 , “不数月贼自可尽也” , 明军对上农民军 , 往往一次大胜能斩首数百级至千余级 , 而在辽东战场能够砍个两位数的满兵首级却已是很不得了的功勋了 。
精锐的辽军骑兵剿灭流寇最给力 。
再仔细看还能发现 , 这些在“剿匪”战场上战功卓著的名臣宿将一旦碰到清军 , 其下场往往以悲剧告终 , 洪承畴在1641年的松锦决战中大败亏输 , 松山城破后成了清军的阶下囚;曹变蛟在松山城破被俘后处决;祖宽在讨伐农民军时战功颇多 , 然而清军侵入山东时竟逗留不前 , 眼睁睁地看着济南陷落 , 被崇祯帝赐死;卢象升以2万余寡兵在关宁骑兵的配合下 , 数次以少胜多击败高迎祥、李自成等起义军主力 , 但在巨鹿与清军发生野战 , 很快落了个全军覆没血洒疆场的下场 。要是再加上没和农民军打过交道的刘铤、杜松、孙承宗、满桂 , 祖大寿、赵率教等人 , 被清军毙伤俘的明朝大员这长长的一串“死亡名单”,还会更加可怕 。
因此明朝上下都很明白 , 清军战力要远在明军、农民军之上 , 每逢清军入关扫荡 , 无论崇祯如何鞭策和督促 , 明军各部大多只敢远远地围观 , 不敢上前交锋 , 以致于孙传庭说明军各部杀流寇还挺踊跃 , 但是“一言被敌 , 遂无人色” , 真可谓是内斗内行 , 外战外行 。
李自成|李自成只是捡漏的,满清才是灭明的主力。
文章图片

在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 , 李自成越打越大 。
清军入塞扫荡还在有意无意之中给农民军做大做强敲了边鼓 , 打了掩护 , 本来杨嗣昌的“四正六隅 , 十面张网”已把李自成打成了光杆司令 , 迫使张献忠走投无路向明朝投降 , 结果战局刚有改观 , 洪承畴就被明廷调往辽东 , 孙传庭手下的部队亦大多北上赴援 , 明廷对形势产生了误判 , 仓促发动了松锦决战 , 又葬送了最后一支重兵集团 , 这就给了李自成、张献忠重新发难的可乘之机 , 很快声势复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