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其中一个象形字,或揭开黄帝“真面目”

作为五帝之首 , 中国人文初祖 , 黄帝活跃在距今4600余年前 , 创立文字、推算历法、建立古国体制、创造井田、还有无数发明创造等 ,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故老相传的东西 , 似乎都始于黄帝 。
近代以来 , 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 , 西方学者开始质疑黄帝的存在 , 引起了不少中国学者的思考 , 至今仍有很大一部分中国人认为黄帝不存在 , 或认为是周朝虚构的一位帝王 。更为不利的是 , 甲骨文出土之后 , 人们在上面找到了黄字 , 却没有找到“黄帝” 。按照文献记载 , 商王室是黄帝后裔 , 而商人重鬼神、重祭祀 , 那么甲骨文上应该有记录黄帝才符合基本逻辑 。由于甲骨文中无黄帝 , 商人不祭祀黄帝 , 这就更让人怀疑黄帝是否真实存在过 。
那么 , 黄帝到底存不存在呢?随着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 , 本世纪有学者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初步成熟的系统文字 , 并破解了不少神秘图案 , 其中一个人物半身像图案被认为是“黄”字 。一石激起千层浪 , 难道黄帝不仅真实存在过 , 而且还留下了“真面目”?
黄帝|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其中一个象形字,或揭开黄帝“真面目”
文章图片

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或揭开黄帝真面目
甲骨文是一种系统的“成熟文字” , 但按照文字演化发展规律 , 甲骨文之前必然还有一种“初熟文字” 。甲骨文之后 , 无数学者一直探寻这种初熟文字却没有结果 , 直到本世纪时可能有了重大突破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在山东、陕西、内蒙、江苏等地 , 经常出土一些有刻划痕迹的骨头 , 但当时没有引起重视 。2005年 , 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这些刻划痕迹不同凡响 , 经过数年深入探讨之后 , 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 , 比甲骨文更早的“初熟文字” , 之后将其命名为“骨刻文” , 距今约3300—4600年 , 使用年代的下限和甲骨文直接衔接 , 其不少字形与甲骨文的文字有着明显的承接关系 。
黄帝|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其中一个象形字,或揭开黄帝“真面目”
文章图片

相传 , 黄帝时期仓颉造字 , 而黄帝距今4600余年 , 因此骨刻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仓颉造字并非空穴来风 。更为重要的是 , 山东学者丁再献根据文字演变规律 , 再结合史料对多块兽骨上的神秘图案进行解析 , 找出了110多个图文所对应的现代汉字 , 并依照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的顺序书写出不同时期文字的演变过程 , 其中就包括“炎”、“黄”、“蚩”、“颉”、“昊”等 。
骨刻文中的黄字(见下图) , 即是一个人的半身像 , 雍容慈祥 , 有帝王之像 。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看 , 甲骨文应该是骨刻文的抽象化表达 , 线条更为简洁了 , 有过比较大幅度的文字进化 。可见 , 如果丁再献破译正确的话 , 那么“黄”就是一个人 , 然后演变为甲骨文中的佩玉之人 , 再引申为黄颜色等 。
如果“黄”是一个人 , 那么会是谁呢?显然最可能的就是黄帝 。因此 , 如果丁再献破译正确的话 , 那么可能不仅上古存在过那么一位黄帝 , 而且这还是黄帝的真面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