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一|后二选一时代,阿里京东拼多多有何新算盘?( 二 )
“猫狗拼”的新答案黄峥曾在股东信中对“二选一”有过评判,其将“二选一”定义为“旧规则”,并认为零和竞争的帝国式思维不可持续,而“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方向难以阻挡。”
面对新的品牌环境,“猫狗拼”三家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京东的答案是POP,即在维持自营基本盘的同时,进一步加码“商家开放平台”能力。京东生态内的品牌网店可以分为两种:“京东自营旗舰店”和品牌的“官方旗舰店”。前者是京东的核心标签,该类门店由京东运营,品牌为其供货;后者则是品牌在平台上开设的门店,京东的角色是第三方合作伙伴。
在“二选一”压力消散的行业环境下,第三方商家密集进入京东,因此在财务和业务上,京东对POP业务的重视都有清晰反映:
- 根据京东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其净服务收入(即第三方业务+物流)实现341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9.2%,明显高于集团26%的营收总增速。
- 据36氪报道,去年年底以来,京东在POP业务上内部调整不断,其将服务于POP品类的生态业务中心的多个事业部直接升级为京东零售下的独立事业部,成立市场营销与商业化中心,同时也调整了多个POP业务的负责人。

文章插图
图源:京东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
相比自营业务,POP业务更轻更灵活,但京东在POP业务上更愿意强调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定位,强调如何以供应链优势赋能品牌,而非只专注于赚广告费或抽佣的“平台经济”。简言之,京东的思路从优势出发吸引品牌、打开增量,而优势的来源仍然是其长年基于自营业务打磨出的供应链能力。
拼多多同样试图在新的行业环境里放大强项做大业务,这个年轻平台的回应依然是“流量”。
据“Tech星球”报道,2020年年底,拼多多推出自营品牌特卖平台“群买买”,联合品牌商家进行商品大促,但当时拼多多官方并未进行大额补贴,SKU也比较少。而到了今年6月,拼多多明显加大了对“群买买”业务的投入力度——增加商品补贴,提高佣金比例。
“群买买”业务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小程序内的商品多为服饰、护肤、快消品类较为知名的品牌,和主站区别明显。在外界的解读中,“群买买”是百亿补贴项目的延伸,其之于主站的意义相当于天猫之于淘宝。
从白牌基本盘到品牌化战略,拼多多又一次来到了熟悉的社交流量场,其拓展思路是:当站内流量增长放缓,增量必须更多地从站外获得,而这些新的增量将由中高端品牌受众构成,平台将基于此增强品牌吸引力,尤其是那些曾受制于“二选一”的品牌。

文章插图
“群买买”小程序界面
这是一条尚待验证的路径,社交电商赛道未有强势平台跑出,且在行业“互联互通”趋势渐成的背景下,拼多多想再现异军突起叙事也存在不确定性。
唯一确定的是,“二选一”的放开加剧了品牌资源争夺战。而作为被新老对手围攻的一方,天猫的重点放在了对自身“品牌主阵地”定位的强化,这种强化既有在原有基础上的改动,也有全新的、区别于对手的品牌创造能力。
为了留住并吸引更多商家,天猫推出了一系列帮助商家降本增效的工具和制度,包括降低开店门槛、简化经营流程、开放并升级商家经营工具、推行商家试运营机制等等。另一边,天猫也从制造、供应链、营销和技术等能力层面给予新品牌支持,强化平台之于品牌的服务能力,试图为平台创造品牌资源增量。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冰块|黑龙江女子网上买小金鱼,到货之后冻成冰块,网友:起锅烧油吧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扫一扫|微信安卓 8.0.18 正式版发布:『支付』改名为『服务』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
- 品牌方|聊控价(一):购买鉴定控价投诉涉嫌违法
- 甜玉米|北上广一站购齐,大乡村年货升级:拼多多30亿红包聚焦全国全球尖货好物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