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外链屏蔽简史:互联网巨头间的高墙为何而建?

文章插图
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 shizhibang2021),作者赵元 编辑何玥阳,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墙,终于要拆了。
9月17日,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是各大平台按标准解除屏蔽大限的最后一天,否则将被依法采取处置措施。
9月9日,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
更早的时候,工信部就表态决定开展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恶意屏蔽网址链接和干扰其他企业产品或服务运行等问题是重点整治对象。
开放、平等、分享,是互联网一度推崇的精神。凯文·凯利在其代表作《失控》中认为,开放是网络内在的精神,没有开放,就没有网络。
反观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互联网巨头们在构筑起超级APP后,筑起了一座座高墙,形成一座座山头,一个个派系,将彼此间的大门越关越严实,不互通成为新共识。
当“互联网”变成“互屏网”,我们应当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当今之局面,高墙拆除后,又会是谁的欢喜谁的忧愁?
01 筑墙史,就是半部互联网史最近一次的工信部会议,针对的是即时通信软件屏蔽问题。而当前,中国最大的即时通信软件是腾讯的微信和QQ。
微信或QQ屏蔽部分外链,早已不是新鲜事。小到罗永浩创办的聊天宝,大到阿里系的淘宝、天猫,字节系的抖音飞书,都成了微信屏蔽的对象。
对于自家产品被屏蔽,大多情况是高管们发几句牢骚,然后再彼此甩一堆公关文后就此了事。当腾讯与字节跳动交锋后,战火升到另一个维度:诉讼战。
从2018年至今,双方的互诉仍未停止。最近的一次是2021年2月初,抖音再以封禁链接为由,起诉腾讯涉嫌垄断。
垄断,像一把刀子,插进腾讯的心脏。
当我们跳出事件本身,回首互联网发展历程时不难发现,屏蔽不是腾讯的专利,它是互联网巨头的防卫利器,都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参与了其中,没有谁比谁更公正,也没有谁比谁更道德。
比如在2018年1月,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以保证广大用户阅读和观看体验为由,禁止在文章中插入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账户二维码。
从2016年开始,用户在美团点餐时出现过多次短暂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的现象,即便解除屏蔽,支付宝支付在美团付款页面也是处于折叠状态。
同样,淘宝天猫屏蔽了微信支付,还陷入“二选一”的争议旋涡,相对应,京东也屏蔽了支付宝支付。
在更早的2013年,淘宝对蘑菇街、美丽说等导购网站进行封杀,理由是保护卖家利益、保护消费者隐私和安全。
屏蔽也不是中国互联网特色产物,国外互联网公司也玩得游刃有余。
Twitter此前收购了一家视频直播应用Periscope,当时有款Meerkat的视频直播应用大火,Meerkat通过与Twitter同步,用户可一键将自己的视频直播内容分享到社交网络上。没过多久,Meerkat被Twitter封杀,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苹果也不能免俗,在发布iOS 6时,苹果引入自家地图,拿掉了谷歌地图。后来,苹果索性将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从Google变成Safari。
较真起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互联网巨头间的筑墙史,构成了半部互联网史。
02 超级App时代,彼此渗透在早期的互联网世界,彼此筑墙还是一件罕见的事,为什么后来逐渐多了起来?这得先从互联网行业的属性来理解。
互联网的本质是平台经济,平台经济的本质是双边市场。
菜市场、超市、商场,都是典型的传统双边市场,双边市场有一个基本结构: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用户|华为花瓣搜索引擎 Petal 在国内正式上线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
- 跑路|又一电商平台倒下,老板带着200亿巨款跑路,用户投诉无门!
- 鸿海|「PW热点」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 Search已经面向国内用户开放
- 微信|企业微信最新数据:活跃用户数量为 1.8 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