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当年李自成大军压境,崇祯皇帝为什么选择上吊而不是南迁?

崇祯上吊事件发生在公元1644年4月25日,这一年是中国历史大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明朝灭亡,李自成进北京,之后就是山海关大战,清军入关,由此开启了满清对中国的统治 。
其实崇祯的死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他在临死的时候说“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亡国之臣” 。其实他到死了的时候还没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走到哪一步,用一句话来形容崇祯最为恰当不过,“笨蛋之所以是笨蛋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笨蛋”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崇祯的臣子都是他自己选出来的,性格刚烈的袁崇焕被他杀了,虚与委蛇的周延儒被他杀了,忠贞不二的孙传庭被他逼迫出战战死了,文韬武略的洪承畴被他强令出战最终投降了,请问他要什么人呢?能力强的?能力弱的?性格好的?性格不好的?不管是什么人他其实都用不好 。
【崇祯|当年李自成大军压境,崇祯皇帝为什么选择上吊而不是南迁?】1644年这一年事情太多,变化太多也太快 。要说到崇祯为何宁愿上吊自杀也不南迁,还要从这一年李自成进京事件说起 。
李自成进京1644年3月1日,李自成开始东征北京,由于在前一年的战争中李自成消灭了明军在关内的最后一支主力——孙传庭部,此时的明军在关内已无能战的主力部队,因此一路势如破竹,到3月13日的时候短短12天就从陕西一路攻下了太原 。
崇祯|当年李自成大军压境,崇祯皇帝为什么选择上吊而不是南迁?
文章图片

▲就算崇祯不走,他如果把太子派到了南京,那么明朝至少可以和南宋一样再延续一百多年
其实曾经有一位叫李明睿的官员曾经建议崇祯迁都,对此崇祯也表示了同意,并为此在天津海边准备了两百艘海船和一千多精兵卫队,准备随时南行 。但他特别害怕丢面子,为此又犹豫不决 。随着李自成大军的临近,李明睿也不再沉默,上书请求南迁,崇祯又犹豫不决 。后来也有人提议让太子到南京监国,崇祯还是不同意 。此时,却出现了不少爱国人士,他们又义愤填膺地表示“君王要死社稷”,听了这些,崇祯还是怕丢面子,竟然表示不走了 。当时闹得最凶的一位“爱国青年”是一个叫时光亨的,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他倒是第一个投降了 。
就这样,因为怕丢面子还是没有南迁 。
最后李自成打到了北京,在几乎要攻下北京的时刻派人找到崇祯,希望能够与崇祯议和 。条件就是继续承认崇祯是皇帝,崇祯要承认李自成是西北王,给他一百万两白银的军费,之后李自成可以帮崇祯消灭其他农民起义军,甚至可以帮崇祯出关攻打满清 。实际上都倒这一步了,崇祯竟然想的还是甩锅,他命手下的大臣起草同意李自成议和的诏书,没人写,要他自己拍板,他自己又碍于面子不拍板 。
崇祯|当年李自成大军压境,崇祯皇帝为什么选择上吊而不是南迁?
文章图片

▲崇祯的众叛亲离和上吊自杀完全是咎由自取
李自成根本就没想到这样的条件崇祯还是不会同意,便打进了北京,走投无路的崇祯最终上吊煤山 。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性格决定命运,崇祯的命运是他自己决定的,也怪不得别人 。作为一个皇帝,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没有任何担当,又能成什么事呢?对别人无比地扣门,自己又是个守财奴,明明有大把大把的金钱,却不肯出一分钱,又要强行找那些挣扎在生死边缘的老百姓摊派,这样的皇帝死了也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