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陆逊追杀刘备,为何看到一白袍老将,转身就走?
这段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三国中能够称得上白袍名将的,也只有马超和赵云了,马超投靠刘备后,大部分时间要么在成都,要么是在凉州羌人地区安抚羌人 。
夷陵之战前,赵云苦谏刘备,认为不宜进行东征,应该集中力量进攻曹魏,刘备决心已定,不愿接受赵云的劝谏,发兵东征孙权,留赵云驻守江州,这个白袍老将,肯定是赵云了 。
文章图片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补充的《云别传》中记载: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
因此从整个夷陵之战的过程来看,吴军在马鞍山击溃汉军之后,陆逊就没有再率军追击刘备了,后面阻击刘备的是孙桓,而赵云也是到了永安与刘备会合,吴军已经退去了 。
所以说,陆逊看到白袍老将赵云,急忙下令撤军,这完全是演义中对赵云形象的塑造,与真实历史是不相符,吴军的退兵与赵云基本没什么关系的 。
文章图片
陆逊为何没有率军穷追刘备,扩大战果呢?
刘备在秭归战败后,除了孙桓阻击刘备进入益州之外,陆逊仅派出李异、刘珂两部跟踪刘备到达秭归南岸山,便退去了,并未大举追击 。
【刘备|陆逊追杀刘备,为何看到一白袍老将,转身就走?】在刘备逃往白帝城的时候,徐盛、潘璋、宋谦等将领曾上书,要求乘胜进攻蜀汉,扩大战果 。
孙权拿不定主意,询问陆逊,陆逊等人认为,刘备已经不足为惧,北方曹丕正在调兵遣将,必将会大举南下,应当早做准备 。
文章图片
果然没多久,曹丕就亲自南下,派出三路大军,进攻东吴,如果不是东吴提前做好准备,在濡须口击败曹仁的中路军,东吴就危险了 。
另外在蜀汉方面,刘备逃到白帝城后,收拢了逃散的汉军士卒,赵云也率领援军赶到,蜀汉在永安的军队已经达到两万 。
此时陆逊已经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机会,如果进行进攻永安,向益州用兵,数百里夷陵道又成了吴军的阻碍,陆逊恐怕要陷入刘备的尴尬 。
文章图片
夷陵之战,蜀汉未战先败,虽有报仇之名,却没有同仇之心
《孙子兵法》上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
刘备准备发兵进攻东吴的时候,蜀汉朝堂一片反对之声,包括赵云在内的不少将领都反对,更不要说大部分世族文臣 。
对比一下,孙权、吕蒙等人谋划荆州时,东吴朝堂的齐心协力,甚至是主和派鲁肃生前,都十分认可吕蒙的谋取荆州之策 。
文章图片
如此再看,刘备以报仇雪恨、夺取荆州为名发动夷陵之战时,诸葛亮、赵云等人的态度,双方形成鲜明的对比 。
在庙堂之上,文臣武将尚且无法达成共识,尿不到一个壶,何谈庙算多少呢,恐怕是刘备刚下决心,立马就有人给孙权通风报信了吧 。
可以说,刘备在东征之前,蜀汉朝堂的决策层,就一定注定了刘备必败的态度,蜀汉大臣三心二意、蝇营狗苟,东吴上下一心、共抗强敌,谁胜谁败,一目了然啊!
文章图片
另外,刘备在选择进攻东吴的时机,着实蹩脚,其实整个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发动对魏战争时,很多时候都是随心所欲,缺乏同步共进的协同作战,孙刘与其说是联盟,不如说是互不侵犯 。
推荐阅读
- 刘备|佩服刘备的毅力,普通人都是混吃等死的心态,机会运气造就刘备
- 刘备|刘备的两员虎将,一个胜过关羽,一个能跟吕布抗衡,却得不到重用
- 诸葛亮|刘备为什么要去草房,三次拜访诸葛亮,为情还是为义
- 刘备|刘备手下有六大猛将,为何在夷陵之战中,他身边却无人可用?
- 阆中|让张飞守阆中,提拔魏延当汉中太守,刘备是怎么考虑的?
- 刘备集团|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会不会一统天下?
- 王平|王平:刘备去世前留下一员猛将,被诸葛亮重用,力保蜀汉20年不倒
- 刘备|刘备为何能得到孙权的联盟?与曹操的对抗有关,被低估了的刘备
- 李严|刘备为什么把兵权交给李严,而不是极为信任的诸葛亮?
- 刘备|刘备称帝有3位大臣反对,结果一个贬官,一个被杀,一个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