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迷失三十年,国产汽水终于觉醒了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作者:黑森林,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图虫。
原料短缺、瓶胚断供、代工厂被逼“二选一”,无糖碳酸饮料战事白热化,国际巨头对新锐国产品牌元气森林使出了杀手锏。
多年来,国产品牌在诸多国际巨头把持的领域上演着一幕幕“逆袭大戏”,但在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这个已经诞生了三百年,并无太多技术门槛的细分行当,却一直被巨头摁在地上摩擦。
改革开放伊始,可口可乐凭借发达国家市场的先发优势洞开国门,此后与百事二分天下,稳坐王位,脚下是一波一波的本土挑战者折戟沉沙,或抱憾离场,或苦苦挣扎。
作为小字辈,成立于2016年的元气森林,销售额从0做到27亿仅用了四年,俨然成为巨头垄断格局下的新一代挑战者,亦是不能不拔的眼中钉。
面对誓不罢休的巨头,元气森林会不一样吗?
01北冰洋、天府可乐、山海关、冰峰,近年来国潮消费崛起,这些记忆中熟悉又陌生的老牌汽水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这也提醒了人们一个事实:
可口、百事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占比超八成的垄断已经二十多年了。
中国饮料行业的繁荣,起源于80年代前后的碳酸汽水大爆炸。
那时候,每一个城市乃至乡县,都建起了自己的汽水厂,还诞生了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可乐、武汉滨江二厂汽水、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沙士等各占一方的地方名牌,号称“国产七子”,不同风格口味,应有尽有。
从此,碳酸饮料成为酒、茶、果汁之后,中国人最不可缺少的饮品门类。
但随着可口与百事组成的“洋水军团”入侵,短短几年时间,实力不济的地方汽水厂成片成片倒闭关门,已经打成名声的也自身难保,节节败退。
光是后来诞生了娃哈哈与农夫山泉两大品牌的杭州一地,当时就有100多家饮料厂关门倒闭。
80年代末,国产饮料行业已然溃不成军,“两乐”市占率直线上升,曾被端上国宴的天府可乐发出了求援信号:
救救民族饮料!
1990年北京亚运会,以“魔水”之名横空出世的健力宝用1500万重金抢下“官方指定饮料”,扛起了民族饮料的大旗。
可口可乐针锋相对“搞事情”,不但砸下350万美元跻身最大赞助商,还在北京街头密集布置上千辆三轮售卖车,甚至于闭幕式前几天发起免费活动,搞得全城老百姓带着碗杯蜂拥而上排队“抢水”,风头力压官方指定的健力宝。
健力宝与洋汽水的第一次面对面扳手腕,互有胜败,但难以挽回国产碳酸饮料的全线崩溃。
亚运会之后,可口与百事两大巨头对坚守本地市场的“国产七子”发起了一系列总攻。
1994年1月18日,百事可乐与天府可乐签订合资协议,在合资公司中控股60%,成功将其收入囊中,不费一兵一卒,攻下了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最坚固的堡垒之一。
至此,中国七大汽水品牌或合资或收购或入股,全部沦陷,苦心经营的营销网络被“两乐”瓜分殆尽,很多人记忆中的老汽水从此消失。
面对这一结果,天府可乐当家人李培全在谈妥合资协议后挂印而去,留下一句:
“我对不起全厂职工。”
此后,在“两乐”的夹击下,健力宝把价格降低到了极限,独木难支,反而引发内部危机重重。
1998年,卖水与保健品起家的娃哈哈根据中国人更清淡的口味推出“非常可乐”,号称“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一度通过下沉农村、更低的售价在两级巨头间抢下了15%的市场。
就在非常可乐与“两乐”三分天下隐隐成势之时,可口、百事两家用更低的价格、更大的优惠力度在农村市场掀起“低至一元”的价格战,非常可乐却无法解决农村低端定位与泛滥的假货,苦撑几年,终究没能走出国产可乐失败的命运。
推荐阅读
- 森林|元气森林出海在亚马逊开店,看看美国消费者怎么评价它的口味?
- 种草经济|种草经济崩坏的当下,知乎种出一片森林
- 森林|唐彬森“种树”,元气的森林能否成形?
- 私域|揭秘私域变现森林体系,7大系统34个模块,重新理解私域这件事
- 淘宝可以打电话了;蒙牛创始人彻底退出蒙牛;元气森林入股麦后科技…|新消费晚报 | 天眼查
- 唐彬森|元气森林、钟薛高“祸从口出”?国货新品牌真的崛起了吗?
- 元气森林|市场要闻|计划投放10万台智能冰柜,元气森林要和巨头“正面刚”?
- 蚂蚁|支付宝蚂蚁森林“能量大户”注意:一次能种一棵树的能量球上线了
- 国货|毕马威发布中国新国货50榜单报告,云鲸智能、元气森林等品牌入榜
- 赫拉利|警惕元宇宙概念下的群体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