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兵部尚书杨嗣昌,十面埋伏重病而亡,为何成为崇祯最信任的人
崇祯作为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绝对不是一个贪图享乐、昏庸的皇帝,不和那些灭国的皇帝比,就和明朝这些皇帝比,崇祯也是算是励精图治的皇帝了 。唯一一点就是崇祯的疑心病很重,光是内阁大臣就换了几十个 。
但是有一个人,疑心病这么重的崇祯都超级信任,这个人就是杨嗣昌 。
文章图片
杨嗣昌的十面埋伏
杨嗣昌很感念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为了让明朝不要再走下坡路,而奋力工作着 。不仅做着文臣的工作,同样做着武将的活 。杨嗣昌所做的事情也的的确确对得起明朝,对得起崇祯的 。
只是天时、地利、人和是一样没有占到,饶是杨嗣昌再有能耐,也阻止不了明朝的灭亡,只能让其速度变得更加缓慢而已 。
明末最大的战役机会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在历史上有两个人用过,一个是杨嗣昌,另一个就是韩信 。不过与杨嗣昌相比,韩信似乎更用兵如神 。在韩信的思想认知中也从未有过失败这两个字,他透过十面埋伏之中的一个小缺口,竟然活生生地把项羽逼到绝境 。
杨嗣昌作为一个文臣,突然变成了一个武将,战场上的变化并没有他所预料的一样 。
文章图片
十面埋伏的结果就是李自成遭到伏击,虽然李自成势力惨败,但是还是有十多个人愿意跟着李自成逃进林子里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十面埋伏很成功,因为李自成的势力确实消失了 。
【杨嗣昌|兵部尚书杨嗣昌,十面埋伏重病而亡,为何成为崇祯最信任的人】但是跟着李自成逃跑的这十多个人却不是吃素的,其中有一个就在多年之后再次发起了战争,并且还是要了杨嗣昌命的那场 。
十方埋伏表面是成功的,但背后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所以说这是一个表面上看不够彻底,实际上很失败的一次围剿 。因为这次围剿已经耗费了明朝大部分精力,但是并没有将李自成等顶尖人物统统赶走 。
此时明朝还面临着更大的危机,没错,就是满清开始进攻 。
文章图片
全明明像一面墙,墙内有敌,墙外有敌,墙内、墙外轮流推倒大明王朝,明朝即使是铁打的身子也顶不住,在满清与明朝的一系列进攻中,也不能再有敌人 。
后来满清退去,流民再次露面,不过这次出场的不是李自成,而是张献忠 。与李自成相比,张献忠最大的优势是跑路 。杨嗣昌为了弥补自己之前的过错,开始展开了对张献忠的围追堵截 。
但在这场围剿中,杨嗣昌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最后功败垂成,也把自己累死在了沙场中 。
事实上,杨嗣昌的才能处于那个年代的巅峰状态,杨嗣昌的去世对于整个明朝来说,损失极大 。这也是崇祯为什么这么喜欢杨嗣昌的原因之一 。其他大臣拿着钱进行党争,要么什么都不做,只想着自己,而杨嗣昌却是一直在实实在在的干活,他也有做事的能力 。
文章图片
结语
无论是杨嗣昌还是崇祯,如果换成其他的时间,说不定还可以创造繁荣 。但是,这总归是一个假设,人造就时代,时代也造就人 。也许换成另一个时间,崇祯就不是崇祯,杨嗣昌也不是这样的杨嗣昌了 。
无论如何,杨嗣昌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为了自己的朝廷和百姓奉献了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他也一直在坚守自己的气节,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
推荐阅读
- 九门提督|“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到底谁的权力大?
- 岳钟琪|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入狱,兵部判定“斩决”,雍正为何没杀他
- 明朝太子太保、二部尚书叶梦熊生平简介[图]
- 朱元璋|他是元朝尚书,明朝的参知政事,却为何最终被杀呢?
- 九门提督|“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谁的权力大?兵权掌握在谁手中?
- 李靖|兵部尚书回府却不入家门,宰相大惊:他必将起兵反叛!果然应验
- 唐朝|唐朝的强大不是没有道理的,看看他们的骑兵部队,你就明白了
- 九门提督|“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谁的权力大?兵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 户部尚书|清代的国库归户部尚书管吗?如果没有此头衔,想都别想
- 清朝|清朝时期兵权最大的不是兵部,那是在谁手中?专家:一直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