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诸葛亮主张必须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二 )


诸葛亮、赵云劝刘备,只懂得说立场 。都是大道理,刘备肯定听不进去 。
但如果是庞统、法正,他们就会从利害角度劝阻刘备,让自愿刘备入套 。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 。
刘备和刘璋翻脸后,庞统给刘备出主意 。
上策:阴选精兵,昼夜兼程,偷袭成都;刘璋军事能力很差,又对我们没有防备,可以趁机干掉他 。
中策:让刘备给刘璋带信,假意说荆州老家有事,自己要回荆州 。待刘璋见信,令沿途的官员送别刘备时,建议刘备趁机干掉蜀中名将杨怀和高沛,并吞并他们的部队 。然后再围攻成都 。
下策:先退到白帝城,再想办法徐图益州 。
荆州|诸葛亮主张必须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文章图片

这所谓的上中下三策,看似是三选一 。
其实,上策和下策烂透了 。全是废话 。完全没有可行性 。
这里面,只有中策有可行性 。
因为中策最为详细,有具体操作建议 。相当于庞统手把手的教刘备,你第一步应该怎么干,第二步应该干什么,第三步应该怎么干 。
刘备又不是傻子,他自然会对比 。
只要刘备对比了,他就入套了,入了庞统为他设计的心理套路 。
实际上,庞统早就把刘备的心思摸透了 。
他知道,刘备并不是不想拿下益州 。刘备犹犹豫豫,是他下不定决心跟刘璋翻脸 。总是担心自己的形象毁了 。
所以这个时候,对庞统而言,难点,不在于他怎么出谋划策,而是另外两方面 。
一,怎么让刘备下决心跟刘璋翻脸 。
二,怎么让刘备感受到决策成就感 。
毕竟,庞统只是参谋,只是在幕后提建议供刘备参考的人 。
如果他只提一条建议,让刘备没得选 。
这个时候,他们的角色就会发生互换:庞统成了实际决策人,刘备反倒成了陪衬 。
刘备缺乏成就感,肯定不会爽快的在建议书上签字 。
结果,庞统只用一个小套路就解决问题 。
而且还让刘备很高兴,很有决策成就感 。
荆州|诸葛亮主张必须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文章图片

网上常有人问:
庞统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法正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郭嘉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这种问题不好回答 。
因为诸葛亮不是策士 。很难直接对比 。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诸葛亮、庞统等人,虽然擅长方向不同,但他们都是有不俗本事的人 。
论守家,论发展,论政权建设,诸葛亮肯定强于他人 。
但我们也不能小看了说话艺术,心理揣摩方面的本事 。
因为我们平时是在与人交流,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会说话真的是一门学问 。有大用的大学问 。
如果“卧龙”、“凤雏”都健在,他们肯定有办法劝阻刘备东征 。即便不能劝阻,也有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 。而刘备的发展前途,也必然比历史上要更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