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论冤屈三国第一的名将,屡建功勋却死于自己人之手,还被灭三族

一部《三国演义》里名将无数,能得善终的没几个,要说死得冤的可不少 。比如丁原被自己义子吕奉先捅了献给敌人董卓;典韦未死于战场拼杀而是为曹操睡别人婶子买单而领了盒饭;张飞喝醉酒鞭打部下然后梦中被割了脑袋;邓艾灭了蜀国建不世奇功却被诬谋反,押送半道上在囚车里就被杀了……
但要说死得最冤的名将,窃以为魏延如果排在第二,却似乎没人能排在第一 。不说诸葛亮那句“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的论断根据什么得来,就是魏延的谢幕方式,也让人觉得对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来说太不友好了 。
魏延|论冤屈三国第一的名将,屡建功勋却死于自己人之手,还被灭三族
文章图片

张飞:对,我也觉得应该我守汉中
此时刘备却意外地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在回师成都前把防守汉中的重任交给了他,可见刘备对魏延的信任及能力的认可 。当时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为此刘备特意大会群臣,问魏延道,现在委以重任,你有什么打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将为大王挡住他;如果其他人率十万大军前来,我会为大王灭了他 。刘备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的胆气叫好 。可见刘备在世时,魏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
魏延|论冤屈三国第一的名将,屡建功勋却死于自己人之手,还被灭三族
文章图片

刘备:没错,我非常看好文长
公元221年,刘备回成都称帝后,又提拔魏延做了镇北将军,随后魏延在汉中镇守十余年 。要知道当时刘备抢下的汉中事实上是一个烂摊子,曹操在击败张鲁时就已迁走了大部分人口填充关中,只是将汉中作为对刘备集团作战的前沿阵地,后来战败撤退时掠走了所有的财货 。
说一句,后来诸葛亮北伐屡次因运粮不济而退兵与曹操迁走汉中人口这个政策有很大关系,不得不说,曹操战略眼光长远 。而刘备在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攻下成都,曹操是在215年才攻打张鲁拿下的汉中,刘备本可早一步动手,却终是丧失了先机,一步慢步步慢 。
魏延|论冤屈三国第一的名将,屡建功勋却死于自己人之手,还被灭三族
文章图片

曹操:备啊,跟我斗你还嫩了点
话不扯远,说回魏延 。魏延在汉中既要整军又要治民,他军事上在边防上多设军寨,以兵防守,拒敌于国门之外;内政上确保汉中腹地没有兵祸,与民休养生息,正是在魏延的治理下,没有敌人能侵入,汉中稳若磐石,成为蜀汉的一道屏障 。
接任的王平沿用魏延的策略,也击败曹爽的十余万大军,守住了汉中 。倒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姜维改拒敌于国门之外为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结果最终导致了蜀汉灭亡 。
魏延|论冤屈三国第一的名将,屡建功勋却死于自己人之手,还被灭三族
文章图片

姜维:“胆大如斗”不是吹的
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就以一个长期驻守前线的大将的战略眼光,献上了子午谷奇谋,就是给他一万兵马他从子午谷出奇兵直奔长安,攻略关中,然后和诸葛亮大军会师于潼关 。
历史上韩信用过类似的战略,所以刘邦能早项羽一步拿下关中 。然而用兵谨慎的诸葛亮否决了这个提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后世很多军事专家和爱好者利用兵棋推演,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着很高的成功率,完全值得一试 。毕竟如果一旦成功,进取关中之地,蜀魏的实力对比就会发生变化,此消彼长,而即便失败,损失的也不过是魏延率领的偏师,诸葛亮的大军仍然能撤回汉中 。
魏延|论冤屈三国第一的名将,屡建功勋却死于自己人之手,还被灭三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