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钛媒体总编辑杨瑨:公众“向求内”,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疗愈经济( 三 )
在武汉疫情一周年后,我提醒同事去做一些回访。我们回访了当时参与救助的中小企业老板,其中一位是疫情志愿者,自发的凭着一腔热血冲到疫情的一线进行物资救助等。一年之后,钛媒体打电话回访其中一位,我想当然认为会给我们讲讲经济复苏的话题。然而,回想起来那个电话打得很残忍,这位曾经的小企业老板反复提到,“信心重建”,他说这件事情太难了。他和身边的朋友,生意受阻,离开武汉去不同的城市漂着找机会。他一直在说这个词:信心,太难重建了。时隔一年,本身不确定性以及灾难带给大众的创伤和带给曾经冲在一线的强者,是公平。“我的心应该在哪安放”,这是一个让人很绝望,但是你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心理科学得到重视是必然的,因为每个人都是需要去寻求帮助,而且我们也应该去,包括媒体在内也应该帮助大众建立这样的认知。这就到了我想讲的第二个话题:疗愈经济。
疗愈经济市场兴起疗愈经济的市场也在兴起,就是因为心理相关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不光是我们接触到的企业家、普通人、家庭、青少年,他们都面临同样的困惑。焦虑感正如媒体说得成了时代的主色调,甚至我的爸爸妈妈还问我“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刚刚提到的400公益热线,一年后专门推出“青少年专线”,就是因为诱发心理问题的人群,也在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摘录一段国家卫健委的调研数据: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有3.4亿,约3000万人受心理障碍的困扰。很多北漂都爱说“我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而我自己,见过早上九点的安定医院。
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的科室,真是人满为患,每个科室门口去做测试,做量表的测试室的门口都在排队。我观察到有不少背着书包来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模样,还有挺着半个肚子的孕妇。疗愈这个事情,已经是大众需求。钛媒体App今年发起了一个专题报道——新职业研究所。其中通过壹心理采访了“职业倾听师”,还报道了“职业整理师”和宠物陪伴类的职业,我发现,这些新兴职业多多少少有带有“疗愈作用”。
最后一个部分讲讲产业。
刚才我跟壹心理的两位创始人交流,他们在2019年拿到了第四轮的融资。确实,在2020至2021年,心理健康以及精神健康类的项目融资数量开始上升。数据显示,2020年心理健康领域发生了51起,累计融资额超过10亿,这个相当于跟上年比增加了70%多。今年底我们也拭目以待,是否还会有类似字节跳动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进入心理健康与医疗相关赛道。
那么,中国的心理行业要怎么去服务好需求人群,他们怎么样把服务的生态做好?媒体其实见证过太多千亿美元的市场,最后决定这个行业能不能发展,根本上不是钱的问题。最根本的是怎么样用良性而健康的资本,去解决人才的问题、理论支持系统问题,包括心理行业的行业规范、行业标准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再把10年前在发达经济体曾经火过的(心理健康)赛道,在中国再做一遍。
【 疫情|钛媒体总编辑杨瑨:公众“向求内”,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疗愈经济】最后,非常祝福心理科学赛道和这个上升中的行业。最后,拿一句禅修领域的话来总结我今天的分享:“儒家讲心,佛家和道家也都讲心,心是很重要的东西,因为它是我们内在的Wifi。”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 不法分子|疫情当前,防范电诈要牢记!
- 足球俱乐部|“扶持”潮水退去,自媒体创业人都在“裸泳”
- 棒球|苹果加码流媒体内容布局 与MLB进行转播权谈判
- 马寅|新媒体一站式服务商,广东大狼狗郑建鹏&言真夫妇专业团体
- 疫情|台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大物防联控 全链条监管进口商品疫情防控
- 报告解读|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跨越数字分水岭?工信部给出7大建议 | 发展研究中心
- 华为手机音量键不好按了怎么办-华为音量键怎么不控制媒体音量了
- 疫情|深圳疫情源头公布,疾控提醒网购注意事项
- 融媒体|20000000000!21融媒体这份成绩单请查收
- 疫情|智慧数字经营的出现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