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一品大官被判斩首,行刑前告诉儿子:回家收拾行李,我不会死的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晚清政府腐败无能,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更是凄苦 。在封建腐败的统治阶级,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大部分人都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 。如果不是意志特别坚定的人,在这种环境下要明哲保身都很难 。晚清时期的中国已经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只知道贪图享乐,根本不管百姓的疾苦 。
一品|一品大官被判斩首,行刑前告诉儿子:回家收拾行李,我不会死的
文章图片

就这样柏葰从一个公正的清官变成了与其它大臣毫无差异的昏官,面对生活疾苦的百姓,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不管就不管 。当时的柏葰已经身居要位,不少朝廷官员想着笼络贿赂他,想从柏葰那得到一些好处,而柏葰也毫不客气,他开心的收下了下属送给自己的礼品 。
一品|一品大官被判斩首,行刑前告诉儿子:回家收拾行李,我不会死的
文章图片

二、考试舞弊之罪
咸丰帝即位后,此时的柏葰已经是经历了两朝元老的重臣,在朝堂上非常有声望,就是咸丰帝也是敬他三分 。到了咸丰六年,柏葰已经成了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朝廷所有官员都非常敬重他 。两年后柏葰又成了文渊阁大学士,升为正一品官员,这已经是当时最高的官了,柏葰能从官至此,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
一品|一品大官被判斩首,行刑前告诉儿子:回家收拾行李,我不会死的
文章图片

【一品|一品大官被判斩首,行刑前告诉儿子:回家收拾行李,我不会死的】但升官的背后是柏葰无休止的贪污受贿,他早已不是曾经那个胸怀天下的少年了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科举考试,有能力的人会被选出来入朝为官 。这是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考生都很重视这次考试,朝廷也是如此,科举考试一向都很严格 。
作为朝廷地位最高的大臣,柏葰后来主持了顺天府科举考试,这次科举考试由他全权负责 。没想不到的是,这次考试会葬送他的前程,甚至让他丧命 。虽然晚清政府非常腐败,但咸丰帝对科举考试还是很重视的,他之所以让柏葰当主考官,就是看在柏葰地位高贵,希望他能公平正义的主持这次考试 。
一品|一品大官被判斩首,行刑前告诉儿子:回家收拾行李,我不会死的
文章图片

考试过程进行得很顺利,考生们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他们寒窗苦读就是为了等这天,以后的功名利禄就看这次考试了 。考试成绩出来后,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其中一位叫平龄的考生考了第七名,这令很多人不解,很多人都知道平龄平常不学无术,经常混迹于酒楼赌场 。就在考试的前一夜,还有人看见他在酒楼喝酒玩乐,这样的人能考第七名,很多人都不相信 。
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更是迷惑,他们寒窗十几载,难道就没有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学得好 。于是大批学生联名上书,希望朝廷能彻查此事 。监察御史接到学生的举报后,立马将此事告诉了咸丰皇帝,皇上知道后大为震怒,立马成立调查小组,让怡亲王载垣负责此事,载垣是个公私分明的铁帽子王,对这种徇私舞弊的事很厌烦 。
一品|一品大官被判斩首,行刑前告诉儿子:回家收拾行李,我不会死的
文章图片

三、被判斩首
疾恶如仇的怡亲王将科举考试的试卷全部调了出来,命人仔细查看试卷,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个平龄的试卷简直是惨不忍睹,800多字的写作,他写了300多个错别字,语句全是流水帐 。
看到这样的试卷怡亲王气不打一处来,决心要查出事情的原委 。没几天事情就水落石出,为了考取功名,平龄贿赂了一位考官,这位考官又与柏葰的门丁打好关系,最后给了柏葰16两银子,但这位考官在中间收取了300多两银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