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表亲身评测:能实现4G独立通话的腕上“手机”( 三 )


小米手表亲身评测:能实现4G独立通话的腕上“手机”
文章图片
打开菜单,方方正正的图标才像是小米家的感觉,其实跟它的手表外观很搭。但美中不足是,其中有些部分,例如表盘或是剧院模式那个小图标,又似乎借鉴了苹果…… MIUI?for?Watch界面看不到太多wearOS的痕迹,但从连接时候就能注意到,除了小米穿戴这个App,在初步连接还要下载wearOS的App,它提供基础连接服务,比如手表和手机的通讯、转发手机的消息推送等。
小米手表亲身评测:能实现4G独立通话的腕上“手机”
文章图片
手表上的通知消息可以分组,所以阅读时不会觉得太凌乱。大家最关心的微信,在手机端登陆后,手表端可以直接登陆,并且可以回复语音或文字(文字是先输入语音转化的,而非直接输入),虽然还是要转圈,但是“能用”的水平。从之前各种手表端微信的表现来看,指望它取代手机不现实,能在腾不出手时候偶尔回一句就不错了。
小米手表亲身评测:能实现4G独立通话的腕上“手机”
文章图片
在目前手表上所有App中,米家是最让人惊喜的,它能在手表上直接控制家里的电器,虽然相比手机版也仍有缩水,但对比Apple Watch平台上那版实在强太多。这是米家的核心优势,我们相信他们以后也会围绕自己的手表做更多玩法,跟智能家居联动。
【小米手表亲身评测:能实现4G独立通话的腕上“手机”】关于连接和续航
小米手表日常跟手表换用蓝牙或WiFi通信,这点跟Apple Watch类似。另外也能采用eSIM方式让手表独立通信——这点中国企业做的比苹果更好的地方是,在手机端就可以直接申请三家运营商的虚拟卡,一号多终端(手机手表同号)或者多号多终端都可以。目前手机端三家供应商都已经有入口,引导用户直接开通,但最终还是要跳转或安装相应运营商的App,并且中国电信还是不接受申请的状态,其他两家也仍只能部分省市办理——这些是运营商的限制,小米已经努力将这个体验做到最好。
小米手表亲身评测:能实现4G独立通话的腕上“手机”
文章图片
在我们实测这两天里,屏幕一直设置成自动亮度调节,每天百余条各种信息推送,偶尔的外放听歌+导航,以及半小时的慢走锻炼,这款手表大概能用一天半,跟Apple Watch时间接近,也是行业内的正常水平。对于全智能手表来说,屏幕,处理器以及检测心率的各种传感器是耗电大户,并且要跟手机一直保持连接,让它跟能待机半个月的手环去比续航其实不太现实。
小米手表亲身评测:能实现4G独立通话的腕上“手机”
文章图片
总结:国内安卓用户的新选择
小米这款手表的短板主要在外观,原因无它,只是跟Apple Watch太像了,在这点上,小米手表的设计团队实在不够自信。
跟外观形成对比的,是它的使用体验,就像开头所讲,因为谷歌wearOS没办法直接在国内用。智能手表市场需求又远小于手机,大厂商愿意给智能手表投入人力物力的并不多。所以国内的安卓手表其实一直是空白的(华为半途改做非智能手表;出门问问大概是唯一特例,但大众认知度低)。
小米手表亲身评测:能实现4G独立通话的腕上“手机”
文章图片
从这个角度上看,小米手表虽然姗姗来迟,但好在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大厂商投入其中,成为国内用户为数不多的wearOS选择。并且把语音助手,地图,天气等等全系列功能全都适配到了手表上,加上米家智能家居这个优势,让智能表真正有了生态概念,而不是简单当作手环来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