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赫鲁晓夫访华团:在中国逛夜市吃馄饨买火烧,花了2块2毛钱

这是赫鲁晓夫首次访华的第2篇文章 。
1954年国庆节前,赫鲁晓夫率70人代表团访华,参加国庆典礼,签署系列援建文件,加深了中苏深厚友谊,巩固了自己领导人地位 。
这些背景和文件,在前文已有所述 。
今天我们来看他此次来华的一些趣闻,去了哪里,吃了什么 。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访华团:在中国逛夜市吃馄饨买火烧,花了2块2毛钱
文章图片

配图
他甚至把这个细节带回了北京 。在签署文件时,他对毛主席说:
新中国成立5年来,经济发展的很好,以上海为例,一个工人下了夜班,花2毛2分钱就可以吃一份很好的夜餐:一碗馄饨、两个火烧 。
“我们十月革命5周年时,私人工商业早已搞光了,国营的还没有跟着建起来,想买片面包都很困难 。”
从街头馄饨摊点看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苏联的经济专家眼光真是独到 。
第四站,杭州 。
原本计划是,在杭州游览了西湖,不停歇直接就去广州 。但杭州方面早已准备好了宾馆,盛情邀请 。
无奈,在主人一再挽留之下,赫鲁晓夫一行在杭州吃了午饭 。
第五站,广州 。
由于飞广州时,翻译未与赫鲁晓夫乘坐一架飞机,而广州方面获悉代表团带的有随团翻译,所以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去机场迎接时,并没有带翻译 。
就这样,提前到达的赫鲁晓夫,和迎接他的陶铸,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见面了,两人哑巴一样打手势交谈 。
这就是所谓的尬聊吧 。等了15分钟,翻译才到场 。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访华团:在中国逛夜市吃馄饨买火烧,花了2块2毛钱
文章图片

赫氏访华,民间欢迎
在广州,赫鲁晓夫向广州起义时的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敬献花圈,参观了那里的橡胶园 。
在广州吃饭时,当地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上了一道名为“龙凤斗”的菜 。菜名引起的大家的兴趣,闻听翻译是龙凤之肉,两位女宾吓得不敢动筷子 。
在解释是蛇肉和鸡肉之后,一桌人才大胆吃了起来 。
第六站,武汉 。
本来去武汉想看望二七大罢工旧址,但彼时武汉遭遇了洪水,长江水势凶猛,乘船过江太过危险,只得作罢 。
他们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李雪峰的陪同下,到江岸观望了滚滚长江 。
3年后,这里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 。毛主席望之感怀,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豪迈诗句 。
人民币上的武汉长江大桥
二、归途再看东北5城
六站游历结束,赫鲁晓夫按计划回到北京,与毛主席共同签署系列协定、宣言、公报等文件 。
10月13日晨,他们在北京启程回国,顺路参观了东北几个城市 。
第一站,旅大 。
旅顺和大连,合称旅大,1981年国务院批准后,才改成大连,而把旅顺作为大连的一个区 。
在旅顺苏联海军基地,赫鲁晓夫观看了海军演习 。
根据刚刚签署的文件,这个基地要在半年后撤离,交中方完全控制 。
赫鲁晓夫此次到访,估计是最后的视察了 。
第二站,鞍山 。
参观了1953年刚竣工的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七号炼铁炉等大工程 。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访华团:在中国逛夜市吃馄饨买火烧,花了2块2毛钱
文章图片

第三站,沈阳 。
重点参观了铁西工业区,北陵公园 。
第四站,长春 。
陪同参观的是昔日驻长春的东北苏军司令,马林诺夫斯基 。
在溥仪皇宫,赫鲁晓夫听他讲述了溥仪被押往监狱的一段趣闻 。
离开皇宫,赫鲁晓夫去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
第五站,哈尔滨 。
这里挤满了苏联侨民 。为确保安全,警卫们挡住了人群 。赫鲁晓夫却主动走近他们,和他们交谈 。
这些侨民说他们思念祖国,想回国 。次年春,苏联政府决定把愿意回国的侨民,全部接了回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