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历朝历代的文字狱屡见不鲜,唯独这个朝代做到了极致

自古以来文人命运多舛,因为文人喜好舞文弄墨,靠着一根笔杆子写写画画,谈古论今,抒发心中的感慨,好像不发几句牢骚就能被憋死一样 。不过,统治者却不管文人如何发牢骚,只要某句话刺了皇帝的龙眼,写出这句话的文人难免人头不保 。
历朝历代的文字狱屡见不鲜,皇帝从不吝于多杀几个酸儒,他在乎的永远是自己的脸面和千秋万代的江山,哪怕一些“文字狱”是小人构陷的冤案 。自明朝开始,文字狱之势就已初见端倪,到了康雍乾三朝,文字狱就像是燎原之火一般,在全国刮起一阵血雨腥风 。
文字狱|历朝历代的文字狱屡见不鲜,唯独这个朝代做到了极致
文章图片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是为了遮掩自己早年的草根经历,以此遮丑 。清朝的统治者,则是因为反清复明之风盛行,而变得神经兮兮,草木皆兵 。活在“康乾盛世”中的文人,每天都要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的某篇文章戳了皇帝的心窝子,招致杀身之祸 。
前些年一首歌颂康熙的《向天再借五百年》广为流传,不过笔者却觉得,如果让康熙再活五百年,没准笔者这篇文章难逃他的文字狱,想到这就叫人不寒而栗 。
参考资料:
【文字狱|历朝历代的文字狱屡见不鲜,唯独这个朝代做到了极致】【《文字狱》、《清史稿》、《明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