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及防范( 二 )
通过对数据信息加密过程的分析可得,利用加密技术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保密处理,保障信息的安全传输,有效地避免了信息被非法修改或盗取的现象出现,从而使得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3.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针对网络数据流量状况的异常情况进行阻截,通过对信息流量的控制,阻止不正常操作。入侵技术是一种针对网络弱点进行针对性防护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相较于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的防护更加主动,能够发挥主动防御的作用。
4.媒体介质技术
光盘、磁盘、硬盘和软盘等是目前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的媒体介质,在信息存储和传递的过程中,这些媒体介质很容易遭到破坏和窃取,导致泄密问题。通过媒体介质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强对媒体介质的控制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可以采用分类标记的方式,按照信息的安全等级和特征对媒体介质进行分类标记,同时进行区分储存,从而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管理策略
1.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性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有关部门应该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相关制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相关规章制度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性,避免出现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此外,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将保密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身上,防止出现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泄露问题,并加强计算机系统保密工作的抽查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对于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调查显示,我国当前大多数人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这也是导致信息泄露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比如,可以借助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媒体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从而增强人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广大网民参与到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中来,并加强网络监督和加大执法力度,严肃处理那些危害网络安全或存在不法行为的人们,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绿色、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3.计算机保密技术管理
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涉密信息网和公开信息网两种,其中,涉密信息网络的体系结构应该是独立的,在物理层面上与公共信息网完全隔离开来;公共信息网的管理应该坚持“源头控制、落实责任、加强检查”的原则,严格审查上网信息,坚决不允许出现不能上网的信息,对于涉及泄密的信息要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已经上网的信息。此外,在未来计算机系统的保密工作进行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网络中的窃密和泄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还应该重点关注互联网信息控制,内部信息处理泄露及介质交叉使用等问题的改进,以有效地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推荐阅读
- 泄露|松下称黑客在网络攻击中获取了求职者的个人资料
- 犯罪|非法买卖、提供个人信息?重罚!
- 用户|拼多多800提现领现金是真还是假?获取用户信息才是真正目的
- 主播|一公司非法抓取抖音直播数据,被判赔偿 100 万元
- 数据|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
- 微信|隐私更有保障!微信新规出台:小程序获取敏感信息要用户授权
- 下架|豆瓣发布被下架后的全新测试版本:移除获取用户设备的IMEI行为
- 非法集资|"爱国爽文"批量复制,藏着磨刀霍霍
-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1)
- 北京|因涉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北京3次约谈告诫京东阿里等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