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两对兄弟相互辞让太子之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他们都是谁?

汉语当中有这样一个成语叫做兄弟阋墙,出自《诗经·小雅》的“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意思是,兄弟之间虽然会在家宅当中有些争吵,但当面对外部的威胁时,总是能够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种情况总的来说更多出现在平民百姓家中,对于王公贵族来说,随着涉及到的权力和利益纠葛越大,即便是亲兄弟也有兵戎相见的时候 。
刘秀|两对兄弟相互辞让太子之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他们都是谁?
文章图片

可惜阴丽华两样都没占到,郭圣通反而先她生下了名为刘疆的儿子,这样一来,刘秀再也没有理由不选郭圣通了 。但是郭圣通的家族倚仗这位皇后的权势,后来开始在朝堂上胡作非为,刘秀一气之下,将郭圣通的皇后头衔废除,把原配阴丽华扶上了后位置 。
刘秀|两对兄弟相互辞让太子之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他们都是谁?
文章图片

但是废后留下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子需不需要更换,此时刘疆已经长大成人,听见朝中的一轮之后,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主动向刘秀提出来废储的建议,希望让自己的弟弟,也就是阴丽华后来生下的孩子刘庄来做这个太子 。
很快,这个消息也传到了阴丽华的耳中,这个宅心仁厚的皇后非常谦虚,认为刘疆的太子之位是名正言顺的,刘庄也表示自己没有想要和哥哥争夺的意思,请求刘秀保持现状,看到家中的孩子们如此谦和礼让,刘秀自然是非常感动,一时没有做出决定,搁置了此事 。
刘秀|两对兄弟相互辞让太子之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他们都是谁?
文章图片

公元43年的时候,刘疆再次向刘秀提出退位让贤的想法,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他应该是清楚自己位置无论如何都有些尴尬,而且确实对于帝王之位没有什么野心,所以再三请求另立储君,最终,刘秀应允了他,但是为了补偿他,给了他东阳王的封号,并给了一个封国,刘庄成为太子,继承大统,在他的治下,汉代有了明章之治的盛世局面 。
刘秀|两对兄弟相互辞让太子之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他们都是谁?
文章图片

李隆基和李宪
再来说说另外一对谦让的兄弟,李隆基和李宪,唐代虽然有唐太宗的心狠手辣,但也有这对兄弟让位的佳话,他们二人是唐睿宗李旦的后代,按理说这样的地位在皇家里面已经是非常尊贵的了,但其实他们的真实处境并非如此,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掌权的武则天对前朝的李家子孙大力打压,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势 。
刘秀|两对兄弟相互辞让太子之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他们都是谁?
文章图片

【刘秀|两对兄弟相互辞让太子之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他们都是谁?】也许就是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他们兄弟之间也懂得了相互照顾 。在纷乱的局势当中,李隆基与当时的太平公主一起发起了兵变,将唐睿宗扶上了帝位,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太子,这是不能草率的小事,到底应该立谁呢?
刘秀|两对兄弟相互辞让太子之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他们都是谁?
文章图片

唐睿宗和刘秀一样陷入了矛盾当中 。李宪其实在此前已经被立作太子,只是因为朝局变动,很多事情已经和以前不同,这个旧日的太子到底是不是应该继续保留,还是选择立下大功的李隆基,一时无法抉择 。
刘秀|两对兄弟相互辞让太子之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他们都是谁?
文章图片

李宪是一个非常深明大义的人,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唐睿宗的想法,于是主动提出要让位于李隆基,认为太子本来就应该以德服人,自己身无长物,不能叫人信服,李隆基闻知此事非常惶恐,连忙推辞,他认为太子之位关系国之根本,不可轻易易主,而且自己资历尚浅,还不能担此大任,在唐睿宗和李宪的多次劝说下,他才勉强答应,后来也确实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