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春秋时期子爵赵氏的历史记载——金秋话三晋之一( 二 )


1.赵盾立国君
(1)赵盾背秦
赵衰死后 , 儿子赵盾继续主持晋国国政 , 赵盾主持国政两年时 , 晋襄公死了 。晋襄公在位仅七八年左右 , 太子夷皋(就是后来的晋灵公)很小 , 但是《晋世家》并没有记载晋灵公当时多大 , 不过可以推测他当时可能只有五六岁 , 也就说 , 正是上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年龄 。
晋国人马上就想起当年晋献公(晋文公的老爹)逼死太子申生 , 立幼子奚齐为国君而引发的系列内乱(骊姬之乱) 。大家都觉得晋国需要一个成年公子当国君 。
主持国政的赵盾自然要先发话 , 他提议立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 。理由是:
公子雍的母亲应该是秦国宗室女 , 而且他已成年且好善 , 当年晋文公活着时 , 就很喜欢公子雍 , 而且公子雍姥姥家(外公家)是秦国 , 而秦国是晋国的旧交 。公子雍好善 , 所以君位牢固 , 公子雍年长所以合乎情理 , 公子雍被晋文公宠爱 , 所以能够尽孝于晋社稷宗庙 , 公子雍有秦国做后盾 , 所以能使晋国安宁 。
赵盾的提议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赞同 , 有个叫贾季的大臣不同意 。他说 , 不如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乐 , 公子乐的母亲辰嬴“服侍”过两位国君 , 立公子乐为君 , 晋国百姓肯定放心 。
赵盾说 , 辰嬴地位卑贱 , 她的儿子没有威望 , 况且辰嬴被两位国君宠幸 , 不像话 。公子乐依托小国陈国为外援 , 但陈国弱小且远离晋国 , 公子乐实际上没有外援可用 。
作为主持国政的人 , 自然有权决定 。于是 , 赵盾派人去秦国迎接公子雍 , 不服输的大臣贾季也同时派人去陈国迎接公子乐 。赵盾一看就火了 , 这还了得 , 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 直接废除了贾季的官职 , 给出的理由是贾季杀死了一个叫阳处父的人 。
迎接公子雍的晋国使者到了秦国后 , 秦穆公已死 , 儿子秦康公已经即位 。秦康公说 , 当年秦国护送晋文公重耳回国时 , 因为没有派护卫 , 所以引起晋国大臣谋逆 , 鉴于之前的教训 , 这次护送公子雍要多派些护卫 。秦康公派遣了一支秦军护送公子雍回晋国 。
与此同时 , 晋国国内发生了变故 。太子夷皋的母亲缪嬴每天都抱着太子去朝堂上大哭大闹 , 说大臣不立晋襄公的嫡子为君 , 却去国外找国君 , 打算把太子怎么办?缪嬴还抱着太子去赵盾家 , 磕着头说:先君把太子托付给你 , 对你说过 , 太子成才是你的恩赐 , 太子不成才他会怨恨你 , 先君虽然已死 , 但话还在耳边 , 你废掉太子怎么能行呢?
赵盾和大臣们都害怕了 , 他们怕因此引发内乱 。赵盾自己反悔了 , 也失信了 , 他立了太子夷皋为国君 , 就是晋灵公 。同时 , 赵盾派遣军队去攻击护送公子雍的秦军 , 赵盾将兵在晋国的令狐这个地方突然攻击秦军 , 秦军大败 。
(2)赵氏杀晋灵公
晋灵公即位后 , 一个小毛孩子能干什么呢 , 国政还是赵盾说了算 。赵盾的权力更加大了 , 可以独断专行了 。《史记》原文:灵公既立 , 赵盾益专国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