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舰|京东发动了一场云“奇袭”( 二 )


据了解,云舰诞生在京东内部,已经在内部使用多年,除了对底层设施的兼容,还采用了企业级云原生的内核,完全符合云原生的行业标准,它大幅降低了应用研发、发布和运维的难度。
经过复杂的业务场景打磨,云舰的内核可以支持单集群万级节点,可以支持离在线的混部方案,可以让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支持双活多活的高可用模式,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在调度这个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方面,云舰阿基米德系统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算法,对应用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预测,将在线和离线应用进行合理的混合调度部署,实现对资源优化的目的。数据显示,618期间,阿基米德调度系统帮助京东云CPU利用率提升了3倍。
开放,为什么要走进PaaS层?
这个思路在目前业内是比较独特的。京东云总裁高礼强解释了其中的原委。
从云计算的形成来看,大部分云厂商是在自己的IaaS基础上发展PaaS,就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的IaaS+PaaS解决方案。这就天然会对外界的PaaS平台进行封闭,因为云厂商本身就是软硬一体了,PaaS跟自己的基础设施绑定是更有利的模式。
这就造成了云计算领域一直被诟病的“不够开放”——而这在日后将成为客户数字化转型的“硬伤”。
但为什么在PaaS层搞开放这件事这么重要且能做得成?
雷锋网注意到,现如今一切IT的创新基本围绕“算力、算法、数据”来进行,从数据这个层面看,仅仅数据库这个单支就在过去云计算异军突起的十几年间出现“天翻地覆”之变:出现了KV数据库、文档数据库、图数据库、时序数据库等,数据分析从一线大数据分析发展到如今的实时数据分析,流行的数据分析软件不断涌现,趋势加速。这背后是什么呢?
需求驱动一切。
所以,未来没有一家云厂商的PaaS应用可以满足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所有需求,哪怕10%亦难做到。
云舰|京东发动了一场云“奇袭”
文章插图
唯有开放。
SaaS层的开放已经形成共识,但PaaS层的开放不是每家云厂商都能做得到的。
云舰有其开放内核,吸引了如今最具明星气质的国产开源数据库厂商PingCAP的合作,加入了京东云的“云筑”计划。
PingCAP的联合创始人兼CTO黄东旭对云舰青眼有加:“一个新的平台、新的软件设计思路,怎样结合大家的想象力和智慧?需要的就是开源和开放的精神。从这点出发,我非常看好云舰平台的发布。”
据了解,目前云舰向下全面开放,支持所有主流云厂商的云基础设施,一云多芯包括X86在内的主流芯片架构,基于云舰,产业客户可以面对混合基础设施获得一朵云的体验。
云舰向上全面开放,合作伙伴可以根据京东提供的标准开发工具和框架,帮助自身的PaaS系统融入云舰,通过云舰,合作伙伴可以真正实现一次适配、多云落地,降低接入多云的工作量,同时保证PaaS在多云之间具备完全一致的体验。
同时,京东正在将多年打磨自研的PaaS能力全部接入云舰,涵盖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IoT、AI、区块链等16大方向。
产业云才是未来?
“产业云”,成为了京东在云计算战略中的最高频词汇。
据高礼强回忆,2020年年末,一个他加入京东不久的日子,京东科技高层开了一个战略会,主题就是研究京东云和其他云的区别。
最终发现,还是需要落在产业服务和产业实践方能形成价值差异和价值最大化,因为京东云植根在京东这个原生大家庭,有很强的产业积累和人才积累。
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服务企业,京东一端链接着上游数百万的企业, 一端连接着5亿多的消费者,天然链接着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高礼强说,在未来,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一朵行业云来支撑产业和行业数字化的发展。京东云的产业布局,实际上是京东供应链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自然延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