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风口上的微短剧:有流量,没钱景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丨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丨宛其,编辑丨李秋涵
微短剧制片人小苏最近很忙。
上个月8号,刚参加完快手举办的短剧媒体沙龙,两天后,就去了抖音举办的“短剧很有戏”2021抖音短剧发布会。其间,他还要研究腾讯视频针对微短剧推出的新一轮分账规则。
他正在研究的“微短剧”,一两分钟一集,因为时长短、节奏快,情节高能、反转猛烈,受到众多用户欢迎。
小苏并不是个例。在今年长短视频平台发力微短剧的背景下,“投入10亿资金”“2021年推出1000部新作”“出品30+部S级精品微短剧”等口号,被很多投身微短剧赛道的创作者认为是极为利好的信号。
这套依靠“资本扶持+流量倾斜”的典型互联网催熟市场打法,在小苏看来,和国内早期网络电影发展路径极其相似。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将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网络影视剧作品定义为“微短剧”,并正式纳入监管,这也相当于微短剧获得了“官方认可”。一时间,在视频平台牵头下,影视公司、MCN机构、广告公司等各类视频创作公司纷纷入局。
当然,微短剧成本低、体量轻、传播快以及操作灵活等特点,也是助其成为风口的原因。制片人李小说,以一部总时长60分钟的微短剧为例,从立项到上线,差不多只需要3个月。正式拍摄集中在一周左右就能完成,而且制作成本一般只需要几十万元。
于传统影视公司而言,微短剧开拓了新的内容切口;于中腰部影视创业公司和广告公司,是一个能盘活公司项目,在行业突围的好机会;于MCN机构来说,微短剧是为账号沉淀内容,培养红人的新出路。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2020年的拓荒之后,今年将会是微短剧真正爆发之年。
但机遇总会伴随着诸多未知和不确定。
那些更早切入微短剧的领路人,只不过发展三四年就已成为行业标杆,外界只看到他们享受了平台红利,但他们自身又会有哪些焦虑和担忧?而拿不到“10亿资金,百亿流量”的创作者,他们的生存状况又如何?
做微短剧的人怎么样了?“问下大家,微短剧是怎么做的?”在某影视行业从业者交流群里,有人提问。群里开始活跃起来,“那个简单”,一位群友回复了他,表示可以加微信详细交流,另一位参与过微短剧的从业者则开始诉苦,吐槽做微短剧不挣钱的经历,直言“短剧都是扯淡”。
不到一个月,这已经是群里第四个咨询微短剧的从业者了,有的是寻求短剧投资,有的在找短剧导演,也有人在积极劝退,“都是二八定律,别指望随便做一个就能躺赚”,一位群友说。
如何压缩成本实现盈利,对于习惯打造传统剧集的影视公司来说,还需要适应时间,但即便是深耕微短剧的小创业公司,也明显感觉到这一赛道的门槛正在变高。
邓容是一家2018年就专注短剧的创业团队负责人,当他知道某些平台定制短剧的制作费已经升级到500万以上时,他表示“完全不敢相信”。要知道,他们打造一个微短剧项目,投入才几十万。他担心这样一来,创业团队制作的微短剧,很难拼过平台定制剧。
在平台的大指挥棒下,微短剧内容供给方的境遇已经开始分化。
平台作为话语权中心,会第一时间挖掘更早入局、懂得平台调性的制作团队。在2019年末,兔狲文化出品的微短剧《不思异》系列小爆后,打造出了“不思异”厂牌,近日还获得B站投资。兔狲文化CEO邱其虎总结说,“经过市场验证的案例很重要。”制片人小M也透露,目前公司在做的微短剧项目,基本都是平台主动找来合作的。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空中上网|中国电信推出空中上网产品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冰块|黑龙江女子网上买小金鱼,到货之后冻成冰块,网友:起锅烧油吧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业务|哈啰出行新公司业务含小客车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