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赵炎:宋代城管与商贩的相处之道( 二 )


还有一王家药肆,因为病人少,便请名匠刻制一头木牛置于门口,请嗓门大者模仿牛叫 。创意显然剽窃了卖羊肉的,因为没有占道,也不算违章搭建,所以“城管”们照乐不误,甚至讥嘲王家老板拾人牙慧 。
宋代的城管商贩关系如此“和谐”,背后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众所周知,宋代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但就社会阶层而言,商贩的地位仍远不如自耕农,他们对“城管”执法的惧怕与顺从,是可以想象的 。因此,只要他们知法,必守法,哪个底层平民敢跟政府较劲儿呢?许多违法犯罪,都是在法盲状态下或被逼无奈时产生的极端表现 。对大多数商贩来说,只要是朝廷规定的东西,基本上不会不遵守 。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来假设一下,武大郎是流动摊贩,若当街卖烧饼,影响车辆与行人通行,“城管”焉能不管不顾?王婆若在门前开夜市扩大营业规模,“舍外半丈”之地肯定不够,她的占道罪名怕也跑不掉 。“城管”如果听之任之,他们的头儿是要因失职被连坐的 。
也就是说,这两位邻居如果不守法,挨打是一定的,“杖七十”,屁股开花,小命儿大概也丢了一多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