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德军距敦刻尔克16公里停止不前,其目的是什么?借机逼迫英国和谈

1940年5月14日 , 马斯河防线的失守 , 让英、法联军感到形势十分严峻 , 英国迅速增派了10个战斗机中队 , 试图阻止德军前进的脚步 , 但被德军高炮部队击落了几百架后 , 再也不敢白天行动了 , 战区的制空权牢牢地掌握在德军手里 。
【德军|德军距敦刻尔克16公里停止不前,其目的是什么?借机逼迫英国和谈】而法国陆军更是惊慌失措 , 没有还手之力 。古德里安认为 , 应该趁对手慌乱之际 , 不能有丝毫犹豫 , 更不能停止前进;否则 , 前期取得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他命令部队按照“镰割计划” , 即刻向英吉利海峡推进 , 尽快完成对联军主力的包围 。
德军|德军距敦刻尔克16公里停止不前,其目的是什么?借机逼迫英国和谈
文章图片

换句话说 , 在德军A、B集团军群的打压下 , 70多万人的盟军主力已深陷包围之中 , 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包括敦刻尔克在内的几个海港 。德军开始收紧包围圈 , 就在古德里安的部队距敦刻尔克16公里处时 , 被紧急叫停 。德国元首犹豫了 。
首先 , 德军一记漂亮的“左勾拳” , 确是收到了完美的效果 , 但几百公里的包围圈 , 还是让德军围歼力量有些力不从心 , 特别是随着收紧包围圈 , 对方的抵抗更强烈 , 已经在防线上出现了局部危机 。这样下去 , 不要说围歼了 , 很有可能让对方突破 。
德军|德军距敦刻尔克16公里停止不前,其目的是什么?借机逼迫英国和谈
文章图片

其次 , 在德军完全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 , 包围中的盟军是谈判的最好筹码 。他希望借机逼迫法国投降 , 归还德国失去的领土和财产 , 并制定严厉条款报复法国;同时 , 与英国进行和谈 , 既可以尽快结束战争对付苏联 , 又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
更重要的一点 , 在陆军将领们的一片质疑中 , 他实施的所有计划都出人意料的顺利 , 这让他有了“战略家”的眼光 , 以及“战术家”的自信 。在战场上 , 越过陆军将领们 , 说进攻就进攻 , 说停止就停止 , 更能体现其超群的智慧和无上的权威 。
德军|德军距敦刻尔克16公里停止不前,其目的是什么?借机逼迫英国和谈
文章图片

再加上 , 好大喜功的戈林 , 也希望在这场战役中捞取一些战绩 , “如果能用空军更为廉价地结束战争 , 那么就连一辆坦克也用不着损失了” 。尽管陆军司令部对德国元首干涉军事 , 并瞎指挥的做法十分愤慨 , 但也只好下令各部停止前进 。
然而 , 戈林的空军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 , 盟军依然在源源不断地进行撤离 , 眼看着和谈不成 , 包围圈中盟军“逃之夭夭” , 德国元首这才确信英国并没有和谈的打算 , 命令部队继续进攻 。在这难得的一周时间里 , 盟军撤离了33.5万人 。
德军|德军距敦刻尔克16公里停止不前,其目的是什么?借机逼迫英国和谈
文章图片

总而言之 , 由于德国元首的瞎指挥 , 从战术角度看 , 让德军的进攻未能完美“收关” , 留下了很大“遗憾”;从战略角度说 , 撤回的有生力量坚定了英国抗战到底的决心 , 拖延了德国入侵苏联的时间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 , 就在于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