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塔|敦煌莫高窟早期建筑营造技艺——慈氏塔
文章图片
沧海桑田,早期此类木结构单檐塔,几乎一座完整的也未保留下来,目前最能反映早期单檐木塔的风貌的,仅敦煌老君堂慈氏塔一座,但慈氏塔其实是一座土芯木檐塔,并不拥有完整的木结构建筑构造,其外圈木檐通过斗栱后尾插在内圈土芯之中,但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般的单檐木塔做法 。
独一无二的结构
慈氏塔原在敦煌莫高窟东15公里的三危山老君堂中,最早由宿白、赵正元、莫宗江、余鸣谦在对莫高窟进行全面考察的时候发现,长期在三危山中以来无人管理,直至1979年,有人发现三危山中有人拆建筑,且老君堂的厢房、配堂等均已被拆卸一空,才被敦煌文物研究所决心抢救下来,异地重建,保留下来,重建于莫高窟之内 。
文章图片
慈氏即弥勒,可见此处原系佛寺,但寺名已无从稽考了,而“老君堂”地名及殿额名“三教”等,都是道教名称,显然是后代所改 。
文章图片
就结构来说,慈氏塔分为四段,从下到上,依次为底座、塔身、攒尖屋顶、塔刹 。慈氏塔原址并无台基,现在塔下一米多高的台基,为1979年移建时所筑,以增加其仰观效果 。而对于早期一般的单檐塔来说,至少有一层底座,有的是须弥座,有的则是台基加寻杖栏杆 。慈氏塔则是用鋜角直接坐于平地之上,再于鋜角绞角位置上立柱,与如楼阁建筑中所用的柱脚枋异曲同工 。在敦煌盛唐壁画里,也可以见大木作结构柱脚使用鋜角的形象 。宋以后,由于建筑技术的成熟,鋜角结构逐渐退出大木作的使用,仅用于小木作龛帐,如晋城二仙庙的佛道帐(宋晚期/金初),即使用鋜角结构 。
文章图片
塔身八面,每间面阔仅112厘米,柱高(含普拍枋厚)仅189厘米,塔身对径269厘米,塔身夯土内有方形小室,空间也卑小,故此塔并不可供人入内观瞻,仅为露天的塔型佛造像容器而已,供人在塔外礼佛 。
文章图片
塔身的斗栱也是一大亮点,斗栱单材断面为12.6厘米x7厘米,在早期建筑中显得非常袖珍,斗栱仅有转角铺作,且不出列栱,仅用泥道栱支撑素枋,由于塔身为八角建筑,外檐角华栱两跳,非常特殊的是,角华栱栱头又作了批竹形假昂昂嘴,昂嘴略有斜势,昂嘴后依然隐刻栱头卷杀,变成了昂嘴与栱头并出一跳,由于慈氏塔建于沙洲回鹘于天圣六年统治敦煌以前即公元980年~1028年之间,可大致定为公元1000年前后,系北宋早期,故此假昂形象比宋天圣年间建成的晋祠圣母殿要早,此前梁思成一度认为圣母殿的假昂为最早的假昂 。
同时,该塔的普拍枋做法也是最早的一批大木作普拍枋实物 。
慈氏塔的塔刹原物不存,旧貌为后改之物,现在的塔刹为70年代,依照壁画中单檐塔的相轮、刹杆进行的恢复之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繁复美丽的装饰
塔身夯土壁身有较大收分,南面(现为西面)开方门,门口浮雕双龙,门上画方匾一方,墨书“慈氏之塔”,塔室上为圆顶,绘华盖,中心为团龙,下为垂幛纹;室内左右壁画绘文殊、普贤 。
塔壁与檐柱之间除正面外各面均砌小台,台壁以飞马纹、龙纹及凤纹花砖贴砌 。四斜面小台上各有彩塑天王一尊,三正面壁画天王像 。塔虽小,但装饰繁复,集砖雕、彩绘、壁画、泥塑于一体,目不暇接 。
推荐阅读
- 总结|敦煌网发布2021跨境总结:“节庆聚会”、“居家经济”轮番引领海外消费
- 买家|增速连续突破200% 敦煌网“线上采购会”吸引海外B类买家买买买
- 深入剖析润扬和祥音敦煌古筝哪个好?揭秘区别对比优缺点
- 求助专家:润扬古筝和敦煌古筝哪个适合初学者?入手解密评测
- 求助大家敦煌和仙声古筝哪个好??真实内幕曝光
- 润扬古筝和敦煌古筝哪个适合初学者?真实使用感受曝光
- 润扬和祥音敦煌古筝哪个好?千万不要被欺骗了!
- 真实感受解析:敦煌和仙声古筝哪个好?内幕分析质量如何
- 真实感受解析:润扬和祥音敦煌古筝哪个好?一个月后质量真相
- 敦煌旗舰店696d双鹤朝阳教学古筝怎么样?被忽然给好评后,发现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