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剑|世家子弟皆需佩剑,从文化角度看我国古代的剑( 二 )


汉人刘向在《说苑·善说》中记载,楚国王族襄成君“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游水之上 。”
可见,佩剑在古代贵族册封仪式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
佩剑|世家子弟皆需佩剑,从文化角度看我国古代的剑
文章图片

士族
如果说佩剑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其财富的见证,那么对于士族而言,佩剑则是他们不甘平庸的标识 。对于士族阶层而言,佩剑来作为一种标识,可以让他们游走于社会上层的时候,过滤掉他们的卑微,寄托他们的超于世俗的精神 。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的大动荡时期,礼崩乐坏,旧贵族趋于没落,而庶人之中亦不乏想要实现抱负的有识之士,所以在这样一个时期,士族阶层顺应客观时势应运而生 。
佩剑|世家子弟皆需佩剑,从文化角度看我国古代的剑
文章图片

秦国长剑
简单来说,士族阶层是一个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不稳定阶层,他们游走于豪门贵院,但是却没显赫的社会地位 。他们中有一部分来自于之前没落的贵族,所以大多是受过一定的教育,有着一技之长,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平民,他们有着不甘于平庸的生活态度,谋求富贵的欲望,同时自身也具备一定的才识,士族们大都不甘于平庸的地位,希望能够显名于世 。他们一般不务农工商,而是凭借自身的才识与技能为权贵阶层服务,出谋划策,出智出力 。
佩剑|世家子弟皆需佩剑,从文化角度看我国古代的剑
文章图片

楚国男子佩剑图
士族阶层的地位虽然与平民一致,但是由于经常出入侯府之门,在上层社会中活动,因而受到贵族的影响,所以平时也带剑,并且佩剑也是他们把自己从农工商诸民中区别出来的重要标志,是他们不甘平庸态度的象征 。在当时的社会,很多士人一贫如洗,寄食于权贵门下,即便如此,他们也随身带剑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齐国孟尝君曾收留的一位寒士名冯驩,赤贫,身无长物,唯有一剑 。他常在对自身遭遇感到不满时弹歌而泣:
“长铗(剑)归来乎,食无鱼 。
长铗归来乎,出无舆(车) 。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
从歌中可以看出,即便是无鱼、无车、无以为家,长铗依然是随身佩带,可以说士族阶层的佩剑以及其对剑的看重,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其贵族意识的强烈影响 。
最后,剑是一种精神象征,对于部分中国男儿来说,剑不仅仅是代表着杀戮、武勇的纯粹兵器,也是地位,身份,品味的象征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剑器所扮演的众多角色,使得剑不仅仅只是一个纯粹的兵器,它被国人赋予了文化的气息,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