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他领导的湘军成为一支评价最高、战果最丰、战力最强的晚清团练

亘古无际的长夜总需要一位时势英雄来照亮前途 , 用劈山开道之力来驱散那铭刻进骨子里的卑弱与迷茫 , 但这位天降大任的英雄迟迟未能露面 , 似在等待恰好时机来一次横空出世 。历史的天空是有情的 , 它会随人间百事的屈伸刚柔而变换心情 , 而不会随意而安地追逐流量般的世俗 。
晚清|他领导的湘军成为一支评价最高、战果最丰、战力最强的晚清团练
文章图片

【晚清|他领导的湘军成为一支评价最高、战果最丰、战力最强的晚清团练】事实上 , 此时便身居高位的曾国藩便是太平军的死敌 , 残酷不仁、伤民虐贫的太平天国农民军也成为了大清的敌人 。这位被誉称“晚清第一大儒”和“文中飞将、武中才臣”的全能异士被近代中国挑剔的历史看中 , 就注定他需要承载非同一般的“救清重责”和国家担当 。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世族脉树大根深 , 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地方 , 都有曾氏子孙和得意门徒的声影攒动 。文正是曾国藩的谥号 , 与北宋名相范仲淹同谥 , 这足以彰显朝廷及后世对他的褒评与肯定 。曾国藩从小没有吃过生活的大苦 , 仰仗丰厚家世和孜孜不辍的修学毅力 , 年轻时便搏得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国防副部长的能职 。
晚清|他领导的湘军成为一支评价最高、战果最丰、战力最强的晚清团练
文章图片

但年少轻事的他资历尚浅 , 未能得到大多冷眼同僚者的信任 , 还反受朝中佞奸的无端排挤 。因此 , 曾国藩未能树立足够的威望 , 官场的明争暗斗也在不断消磨实力派的说服力而泯然众人间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 , 曾国藩的态度也是一般士大夫的态度 , 直到第二次炮击的卷土重来才让曾国藩真正的清醒 , 必须经济兴国、工业强国 , 方可兵强富国的真理被曾国藩牢牢攥在了手里 。而且 , 内忧加剧和外患严重的局面促使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 各部各项改革事宜急需尽快提上日程 。
晚清|他领导的湘军成为一支评价最高、战果最丰、战力最强的晚清团练
文章图片

于是 , 清廷内部集结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晚清四大名臣 , 同恭亲王奕?携手并进 , 带来了同光盛世这个用劳累和疲惫换来的一次回光返照 。洋务改革初期 , 他们加速提升军事工业的威能 , 造枪造炮造船 , 组建装备枪炮的新式军队 。而这些不计成本价格的无奈操弄 , 本就是为镇压农民起义专门而设 , 枪炮和新型军队日后被迅速投入到南方绞杀太平军、北方捻军以及陕甘起义的战场 。
曾国藩虽是旧文化、旧社会的上佳代表 , 但也将新思想、新方法应用和实践于平叛之中 。组织地方团练而形成有建制的湘军正是新旧社会杂糅的产物 , 也是曾国藩所依仗的平叛中坚 。地方团练的主要任务不光是平定乱军 , 还可剿灭苟存于乡野荒川间的流匪盗寇 , 其内部成员多来源于本地农民 , 农时耕田开荒 , 战时便完成军民之间的角色互换 , 其灵活性和协调性比当时的体制化常备军更强 。
晚清|他领导的湘军成为一支评价最高、战果最丰、战力最强的晚清团练
文章图片

中国的旧文化自然要被曾国藩充分熟练地运用 , 以此作为湘兵战斗力提升的精神基础 。曾国藩常常向底层躬身莅教 , 身体力行地督检新军的日常训练 。那样的应急性传统思想教育权当是对付无学下民的精神蛊惑 , 他们受到理想型旧文化的濡染和洗礼 , 就能将曾国藩别样的思想和行动感染力转换成湘军的凝聚向心力 。

推荐阅读